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抓住“四个一”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对金山区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25/2010 23:03:10

  内容提要:本文从金山区农村文化建设“四起四落”的调查分析着手,提出了建设郊区新农村文化应该重视抓住“四个一”的论点,即:一是明确一个建设主体,是长效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二是凸现一个针对性,是长效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三是健全一个责任体系,是长效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保证;四是建立一套扶持政策,是长效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保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的中国新农村建设方针。不久前,中办、国办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上海市委根据本市实际提出了“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30字的新郊区建设要求。从中央到地方都对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要求。本文试从金山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入手,对新郊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专题思考。

  今年2月中旬到8月,我对金山区的9个镇、1个工业区和36个村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表明:在所到的各镇和36个村中,有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如枫泾镇、山阳镇等,村有中洪村、九龙村、华新村、东方红村、万春村、扶塘村等;有经济发展快但文化发展滞后的,如亭林镇、朱泾镇等,村有大茫村、星火村、亭东村等;也有经济和文化建设都不够快的,如廊下镇、张堰镇等。综合调查情况:文化建设和发展有着明显的参差。尽管近几年来,金山区委、区政府和各镇党委、政府都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对文化投入和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仅2005年,金山区级财政对文化实际支出达2002年的3倍、2003年的一倍多、比2004年增长59%。但是,由于历史上金山文化建设投入欠账太多,富有上海郊区特点、农村特色的金山区的农村文化建设还是存在着镇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有些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困难和文化供需矛盾突出等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思考,我以为应抓住“四个一”,即明确一个建设主体、凸现一个针对性、健全一个责任体系、辅助一套扶持政策,为长效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一、明确一个建设主体,这是长效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历届政府都比较重视,可以说是常说常抓的一件事。据调查,金山区历史上就有过四次大规模的农村文化建设的高潮,而且也都达到了每个乡镇有文化活动中心,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和文艺宣传队的目标。但是,不久大多数乡镇的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及文艺宣传队,或是阵地丢失,或是队伍解体,或是有名无实,活动相继偃旗息鼓。分析原因,那几次的农村文化建设都不是出于农民的本意,而是出于上面号召,也就是说把建设农村文化的主体——农民,放在被动地位,而把政府,当作了主角。结果金山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了“四建四落”。总结以往教训,如今建设新郊区新农村文化,我以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应该多加引导,在党委、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决策之前,就让农民来参与决策,把决策者的想法化为农民自己的行动,按照农民自己的意愿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这样才能避免好心做不成好事,才能长效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

  二、凸现一个针对性,这是长效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由于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不同,各地有各地的文化特点,各镇村也有各自的不同文化需求。在对金山区36个村的调查中,除了普遍对“人做戏”、“电影”、“棋牌”等比较有兴趣外,其余对文化的爱好就有明显不同。如朱泾镇大茫村的农民爱听致富讲座,朱行镇胥浦村的农民却喜欢评弹,廊下镇万春村的农民则喜欢图书,金山卫镇星火村的农民喜欢村干部讲村情;枫泾镇新泾村农民不喜欢健身器材,而山阳镇华新村农民偏偏爱好健身器材;张堰镇高桥村、漕泾镇扶塘村老年农民喜欢乐器,而大多数村的农民却不懂乐器;亭林镇新巷村农民爱好乒乓,而吕巷镇和平村的农民喜欢沪剧;凡此种种。由于爱好不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不应该是千篇一律,而应从形势、对象、内容、形式的实际出发,充分体现针对性。

  现在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适者生存的条件下,农民既迫切希望适应生存环境,又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因而他们对文化需要出现了“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我以为,这就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根本性任务,也是农民文化需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针对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既为农村经济和农民群众科技致富设想,又为农民享受文化娱乐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新农村文化工作只有适应了农民文化需求的变化,抓住了农民“求富、求知、求乐”这个兴奋点,才算真正抓住了新农村文化发展的“牛鼻子”,才能吸引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我们所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中来。

  同样,现在的对象是普遍有文化的农民与以传统生活方式的农民间杂在一起,这就要求在建设新农村文化时要顾及群众性,要通过内容上通俗性、形式上的多样性来激发群众。这样,农民才可以根据各自的爱好和特点,自觉选择参与活动。实践也证明,如山阳镇在民间普遍开展的写故事、讲故事、民乐等活动,因有群众性基础和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内容以及生动活泼的形式,至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突出引导,重视从受众的欢迎度来确定建设内容,新郊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才能长效推进。

  三、健全一个责任体系,这是长效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保证。

  金山区农民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7200元,可以说已经高出全国平均的一倍,但农村文化建设依然处于“弱势”,镇级的文化设施不仅没有大的发展,相反因缺少投入而严重萎缩。据调查,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金山19个乡镇(尚未乡镇合并)的文化站面积平均超过1200平方米,现在全区9个镇(合并后)平均870平方。农民主要文化活动项目停留于在家看看电视或者三五成群地邀约在一起搓搓麻将、打打扑克等。联系金山历史上农村文化建设出现的“一抓就起,一松就落”的“四起四落”原因,主要是缺乏一个文化建设的责任体系。由于责任不明确,领导不落实,在金山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了国家规定由政府财政供给的公益文化单位,定性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有的虽然财政有保障,但是仅仅满足于从事公益文化工作者人员的基本经费,其它如活动经费、工作人员奖金、阵地开放成本、设施维护经费等极少得到供给。

  要真正落实新郊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改变上述现状,我以为金山区枫泾镇的经验值得借鉴。那就是镇党委、政府把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文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子的绩效,也关系到每个成员的经济收益。年中和年底,由镇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对各基层班子在文化工作上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因而这个镇不仅文化建设名列上海市先进行列,经济发展也是金山区最快的地区之一。

  由此可见,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健全一个自上而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责任体系显得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在明确本地、本村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目标、手段、途径和步骤等基础上,加以责任落实,新农村文化建设才能有效推进,常建常新,长盛不衰。

  四、建立一套扶持政策,这是长效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保障。

  加快金山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切实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和造就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我区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要长效推进新郊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我以为需要一套扶持文化的辅助政策。首先区镇政府要适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根据各地文化建设、运作和发展需要,提高文化支出比例,并且做到逐年增加投入;其次是对镇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应给予经费保证,特别是要确保人员经费和业务活动经费,同时安排好每年文化事业的硬件建设(新建、扩建、维护和改造)经费的提取;第三是在镇村撤并后,对原镇文化站、图书馆(室),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和设备要加强管理,不改变原有文化阵地的用途,便于农民就近参加文化活动;第四是组织举办群众文化活动也要讲究成本,研究建立激励降低文化活动成本的机制;第五是鼓励社会各界向公益性的区镇村文化活动、项目和设施等方面捐赠等。

  金山新郊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使其长效推进,必须坚持从各镇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采取行之有效措施,让文化真正惠及群众。

  金山区文广局 诸连标

  2006年9月



来源地址:http://wgj.sh.gov.cn/node2/node741/node743/node763/node1072/u1a29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