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松江古称华亭,是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通过对松江境内古文化遗址及其分布区域和历史文化积淀等情况的调研分析,发现松江历史文化不仅显现出个性鲜明的文化特点,而且蕴涵着非同凡响的文化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古文化遗址中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遗存丰富,表明松江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已长达6000年。另外,以外来移民文化为鲜明特征的“广富林文化”,成为上海地区海纳百川、一枝独秀的文化遗迹。二是汤村庙、广富林、平原村、姚家圈、北竿山等古文化遗址,皆分布于上海唯一的山林余脉——松江九峰地区。三是九峰地区“玉出昆冈”,非同凡响,文化业绩辉映华夏史册。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是松江文人先贤的杰出代表。通过以上分析,进而作出如下判断:松江九峰,是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的根脉所在;可以通俗、形象地表述为:松江是上海的“历史之根、文脉之源”。
一、文化根脉项目的立意思考
1、从历史文化价值上考量:文化根脉项目,是一个地区文化底蕴、文化品质、文化含量、文化价值的历史体现。它所折射的历史文化光芒,可以熔铸成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因此,包括文化根脉在内的和谐文化建设,不仅支撑着一个地区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最终决定一个城市的历史地位。
2、从文化“寻根”意义上审视:文化根脉项目,既是正本清源、树魂立根的文化母体,又是以一当百、九九归一的夙愿归结。人们在文化“寻根”中,不仅可以领悟华夏文脉源远流长的底蕴风采,而且能充分了解上海大都市以及海派文化的历史由来,更自信、更从容地走上世界文化舞台。
3、从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上认识:文化根脉项目,灌注千秋文化底蕴,是现代化新城建设和发展的气和神。城市有了它,就有了无限的活力和十足的底气,就能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展示光晕亮丽的形象。因为物质奠定了城市的基础,文化博动着城市的灵魂;经济创造了城市的实力,文化彰显出城市的魅力。
4、从旅游业态发展趋势上预测:文化根脉项目,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和不断升值的潜力。因为,在推进具有历史底蕴传承性的和谐文化建设背景下,在现代旅游项目越来越相对集聚的产业连接上,在旅游观光逐渐转变为休闲度假为主的业态潮流发展趋势中,越是原生的、古老的、原汁原味的根脉文化,越能彰显其淳朴清新的文化风韵,其内在潜能和升值潜力,稳中有升,看涨无疑。
二、项目选址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问题
文化根脉项目原真性和代表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项目选址方位必须在特定的历史区域,项目文化内涵必须有特殊的典型意义。依据这一客观原则,选址视线锁定松江西北部九峰一带。宛如“九朵芙蓉”的松江九峰,逶迤13.2公里,按西南东北走向依次为小昆山、横云山、机山、天马山、辰山、佘山、薛山、厍公山、凤凰山,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以“历史之根、文脉之源”的标准衡量,选址视线再度聚焦于象征历史文化发祥的古文化遗址和开启千秋文化气象的名人名地。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考虑,最终确定以位于机山脚下的平原村,作为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根脉项目选址地点。
1、平原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据上海市文物考古部门研究发现,平原村古文化遗址中,在深度0.8米的黑土层内,1979年出土了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长方形穿孔石斧、镂孔粗把灰陶豆、四系鸡冠耳灰陶罐、压划网纹灰陶坛,以及良渚文化的三角形三孔石犁等遗物。此外,早在1960年考古调查时,就采集到西周时代吴越文化的亭林类型遗物,有灰陶三足盘、弦纹圈足簋、夹纹印纹陶片等。广富林古文化遗址,至少包含了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西周吴越文化等三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层。1977年12月7日,平原村古文化遗址,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
2、平原村名文化含量高,历史地位显。平原村因陆机曾担任平原内史而得名。华亭文学艺术创作,发端于“云间二陆”,即我国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人陆机、陆云。陆机的《文赋》,为我国历史第一篇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神思》、《空势》等篇,其意皆源于《文赋》。陆机的《平复帖》,比王曦之《兰亭序》时早百余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名家墨迹,世称天下第一帖。陆机胞弟陆云,《与兄论文札》35篇,持论过人,立见精华。据专家考证,他与名士荀隐对答的“日下荀鸣鹤”和“云间陆士龙”,既为松江别称云间的历史由来,也是中国第一幅对联。
3、“玉出昆冈”与“平原村”的历史连接。“玉出昆冈”一语,缘于一千四百年前的南北朝文学家周兴嗣贯列的《千字文》。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过华亭赋诗《昆山》,“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句中“玉人”所指乃陆机、陆云。为了有别于江苏昆山,后来改名为小昆山。据《云间志》、《松江府志》记载,二陆故宅座落于小昆山山后村。吴亡后,二陆退居乡里勤读十年,至今小昆山北坡留有“二陆读书台”、“二陆草堂”等遗迹。另外,东吴名将陆逊,是二陆的祖父,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封华亭侯,居华亭谷。陆机诗文中的“华亭鹤唳”,所指应是华亭谷。陆云《祖考颂》中的“公堂峻趾,华构重屋”,也有这层意思。从华亭谷眺望小昆山西部水域,谷泖一带,雁荡水波,鹤鸣九皋,当是寄情山水的历史写实风光。所以,小昆山山后村是“二陆”的出生地,应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西晋“云间二陆”生活的时代,距今仅有1700多年历史,若以小昆山山后村作为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根脉项目选址地点,难以续接上下6000年的历史文脉。所以,以古文化遗址作为历史见证,选择平原村更为恰当。另外,平原村之所以得名的缘故,除了与陆机担任平原内史有关外,尚有更深的故土乡情。据有关资料记载,1981年11月,在天马公社南横大队(古为平原村区域)发现,距地表深30公分处,有一口2.5米深的古井,共有八层灰陶井圈,同时发现一些青釉碗、罐等瓷片,具有西晋和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据考古分析,陶井出土地区当是陆机兄弟生活过的地方。从华亭陆氏家族渊源与平原村的关系上推论,陆机与平原村血脉相连、乡土情深,以至平原村边的山峦也因纪念陆机而命名为机山。
综上所述,选择平原村作为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根脉项目选址地点,可上溯历史起源,中显华亭二陆文化彩虹景象,下续山村薪火相传。它象征着中华文化源古至今,从未断裂,从未消失,是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是支撑华夏大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
三、项目名称的文化背景和现实优势
上海根脉文化项目的定名,须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须古朴亲切,名符其实,易记易传,闻者动心,仰而敬之。提炼出一个好的项目名称,尤其是文化根脉项目名称,不仅需要丰富的语言矿藏作为基础,更需要丰厚的文脉特色作为底蕴。根据上述意境,项目名称拟定为“二陆平原书乡”。顾名思义,项目名称本身的三层意思显现其外:一是陆机、陆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独具名垂千古、家喻户晓的名人效应。二是取文化地名“平原”居中,蕴涵千古文脉于其内,犹如心之血脉,贯通古今。三是“书乡”二字,既反映了“历史之根、文脉之源”的本质特征,又道出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文脉根由。从更为广泛的文化背景上分析,这一项目名称,与松江蔚为壮观的历史文化特色景象关系密切。
1、平原村古文化遗址与广富林文化现象,折射出相互交融发展的和谐文化光芒。平原村古文化遗址的生存年代,远早于外来特征鲜明的广富林文化。广富林文化,属豫鲁皖地区王油坊类型。大约距今4200年左右,由于政治动荡和天灾缘故,王油坊类型文化随部族四方迁徙,在西北和东北先后被夏文化、龙山文化等强势文化淹没。唯独南迁至松江九峰一脉得以独立生存,薪火相传。这既与当时环太湖地区早期文明渐成强弩之末有关,也可以说是天地造化、命脉有缘的结果。
2、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和谐共存,形成了上海根脉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底蕴特色。明代松江文化,呈现出蔚为壮观的景象,除了吴郡华亭陆逊、顾雍两个旺族世家文化传承因素外,与元代松江升府后地望日隆,群贤咸集有关。赵孟頫、黄公望、倪瓒、王蒙、杨维桢、钱惟善、陶宗仪等四方文人云集二陆故乡,长期盘桓、寄居或移居松江,推动了松江文化的再度兴盛。此外,溯源历史,上海市由上海县而来,上海县由华亭县分置而出。古老的松江写就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和谐共存的史诗,这与形成于近代、发展于当代的上海海派文化中西交汇、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内涵,融会贯通,根脉相连。
3、家学渊源,书香门第,贤才辈出,人文荟萃,是上海根脉文化的显著特征。自古以来,“世上几百年旧家,唯有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的理念,涵养世家门风,浸入世族骨髓。西晋陆机、陆云的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皆熟读兵书典籍。陆氏家族世系主脉传至明代陆深父子,书卷立身,才华横溢,影响深远。据《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美术家大辞典》收录的清以前历代松江文学家、诗人、戏曲家、书画家有近六百人之多。松江明清两代进士达457人,居全国诸府之首。又如,明代董其昌的书画理论影响后世艺坛长达三四百年有余;以韩希孟为代表的明代顾绣,不仅直接影响清代四大名绣中苏绣、湘绣、蜀绣的发育成熟,而且演化成民间“无绣不姓顾”的风行之势;中国近代史上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也因史量才等一批松江办报人声名远播,成为“无松不成报”的历史佳话。
4、依托厚重历史背景的根脉文化项目具有充分的现实优势。“二陆平原书乡”项目,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含量高、项目稳定性好的特长,而且具有知晓率高、传播性强、社会认同度普遍一致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两大现实优势:一是在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和加强新农村建设,以及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选址平原村建设“二陆平原书乡”,既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也符合特色文化建设的需要。二是项目具有地处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凸显优势。上海独此一家的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经过十二年的建设,已积蓄了发展的后劲。目前,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辰山国家植物园、上海欢乐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天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文化旅游项目,正乘势而上,续写国家一流、世界领先的新篇章。位于机山脚下的平原村,地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10.88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直接感应人流集聚幅射优势。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将有97个参展国、7000万游客参加上海世博之旅,平均每天有三四十万人从世博展馆转移到上海及邻近地区,上海根脉文化项目和快捷的轻轨九号线,以及优美的环境和优良的服务施设,不仅可以吸引世人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成为世博之旅推荐选择来松的充分理由。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发展,市民收入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低于40,文化消费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这一项目位于上海后花园的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中,恰好与大型现代化文化娱乐项目相互补充,形成古今互动、动静结合的旅游文化组合优势,有望打造成为雅俗共赏的历史文化胜景项目。
四、项目开发原则和功能定位
1、项目开发原则。一是保护文化生态的原则。即对平原村、机山的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环境以及村落风貌变化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按照风貌总体协调的精神,坚持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的原则,对田园景观,村落肌理、山村绿地的空间视线和开发强度严加控制。对影响和谐、后天所为的景观风貌进行适度改造。二是充分利用农家现有住宅的原则。即以利用农家住宅为主,保持乡土人脉气息,适度统一建筑外貌风格。三是项目功能必需的原则。即科学规划,合理建设项目用房。四是确保农家受益的原则。即以入股形式为主,有偿使用农家住宅,鼓励村民参与产品分销、利润分成经营。
2、项目功能定位。功能之一,特色藏书。(1)上海根脉文化藏书。图书科目类别为家谱、方志、正史和有关图片、影像资料。以此作为支撑上海根脉文化项目的史实支柱。(2)收藏反映上海历史文化发祥、传承的历史文化名人书籍,包括历化文化名人原作、自传和研究历史文化名人、历史文化风貌的图书、画册、图片、刊物、报章及相关资料,特别是记载华亭陆家、顾家和松江望族才贤的图书资料。(3)工具书。主要给史学家、文学字、剧作家、书画家、收藏家、社科学者以及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和研究人员提供方便。功能之二,时尚购书。书窗书目拟考虑以下五种文化需求:(1)走近上海,知晓松江,满足游人慕名而来的知情需求。(2)追踪知识前沿,崇尚文化品牌,满足藏书、读书爱好者的求知需求。(3)通俗易懂,生动感人,满足人们开卷有益、各取所需的多元文化需求。(4)传递知识,学以致用,满足人们掌握知识、技能的实用需求。(5)诠释古今,解读历史,满足人们渴望了解历史文化的时尚需求。功能之三,著书立说。(1)利用依山傍水的田园风光优势,发挥适宜创作构思、谋篇布局的典雅环境功能。(2)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发祥地和历史文化名人效应,凸显落款写于何处或书于何地的文化含金量,邀请名家作序,作家完成书品后记,书画家成就作品书卷。(3)策划举办文学创作、文化创意类活动。吃农家菜、住农家屋、享农家乐、感受乡风水土养育的农家情怀,激发创作灵感,传承浩然文脉。功能之四,文化信息发布。项目内容包括书讯、影讯、剧讯、以及与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传承等有关重大活动事宜。借助根脉文化项目平台影响力,策划组织信息发布活动。
五、项目子项和创意组合
“二陆平原书乡”项目,由根脉文化领展区、根脉文化传承演示区、书香门第展购区、文化信息发布区、文化实践服务区等五个主要板块组成。
1、根脉文化领展区。以图、影、像等方式,综合反映松江是上海“历史之根、文脉之源”;以松江历代著名历史文化名人为主体,以相关实物、资料链接为穿插,系统反映文脉之源传承成果;以家族文化谱系为依据,重点反映吴郡华亭望族陆氏、顾氏,明清两代松江望族董氏、徐氏、陈氏、夏氏、宋氏、王氏等宗族文化传承业绩;以文化遗产为主线,突出反映以春秋青铜尊(复制件)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顾绣”、《十锦细锣鼓》、“舞草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情况。
2、根脉文化传承演示区。一是民间工艺演示,如民间剪纸、九峰竹编、扎草龙、绣香包、纳鞋底、兰印花布印染、棉纺织布等。二是民间文化演示,如地方民歌民谣传唱、民间古乐演奏、松江农民书说唱以及民间舞蹈《提花篮》等。三是松江诗词激兴演示。从历代文化名人诗词中精选与松江有关的诗歌、辞赋,编印成册,游客可从书中随意挑选一首,与松江才俊才女(节目主持人)对诗唱咏。四是茶文化演示。冠名“上海龙井”的佘山茶叶,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明代与董其昌齐名的陈继儒,隐居佘山,研究茶艺、茶具,著成历史佳话。陈继儒特别喜欢把玩茶壶,其喜好程度已达到“不可一日无此君”。他设计的小茶壶,学名“一手壶”,经江苏宜兴茶壶大师烧成后,不仅重振宜兴茶壶烧制业,而且改写了中国小壶替代大壶的历史,故宜兴志上特记此笔。演示以“一手壶”为创意的茶具、茶艺文化,配以古筝琴箫,丝竹琴弦,兼有书画表演,能达到意趣相间、回味无穷的演示效果。
3、书香门第展购区。重点开发、精心策划上海历史文化根脉特色丛书展购区。图书展架可按历史文化名人时序单独陈列,也可按文化流派综合陈列,如单列西晋陆机、陆云辑本书窗。二陆文章冠世,著书颇丰,尽管大量散佚或失传,但存世的辑本仍有相当数量,如宋人辑本《陆士衡集》10卷和《陆士龙集》,明人辑本《陆清河集》,以及收入《淳化阁法帖》的陆云《春节帖》等。又如明代,松江文学艺术家众多,拟按松江画派、云间书派、云间诗派等文化流派综合陈列。从二三十年代起,一大批松江籍文化名人成为上海海派文化的中坚力量。他们有文学家、中国心理小说开创者施蜇存、伉俪作家朱雯、罗洪,出版家、作家、翻译家赵家壁,儿童文学家徐光曾、何公超,我国早期漫画家黄文农等。解放后成名的有中国国画代表人物程十发,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桑桐,工艺美术家雷圭元、著名电影导演成荫等。此外,设置满足大众需求的时尚书窗,如文化类、艺术类、教育类、旅游类、生活类、童话故事类、实用技术类等。
4、文化信息发布区。引进文化创意和广告专业人才,组建具有传媒发布权的经营实体,承接书讯、剧讯、影视节目以及大型文化项目、文化活动的对外发布业务,以此扩大“二陆平原书乡”项目影响力和辐射空间,支撑文化根脉项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生存,蓬勃发展。
5、文化实践服务区。为文化实践者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包括会务场所、专业工作室、农家别墅等。建立文化实践影像和文字档案,记录文化实践主要过程和主要成果。建立文化实践纽带体系,与社会权威或知名人士建立密切关系,为推出文化新人和培育文化成果铺路搭桥。建立文化实践研究基地,充分发挥项目藏书功能,为专业实习、专业创作辅导、专业研读以及文化实践交往活动提供服务。
(松江区文广局 尹军)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