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得益于浦东大开发、大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唐镇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银联卡、张江集电港、金桥出口加工区南区等国家级和市级大型产业园区纷纷落户;新市镇开发全面启动;地铁2号线延伸段即将通车;唐镇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在此背景下,唐镇积极拓展经济发展新思路,结合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提出了“以电子商务产业为主导,依托张江高科技园区在镇工业园区建设辐射全国的上海电子商务港,把唐镇工业园区打造成现代服务产业园区”的构想,以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构筑与新市镇发展相匹配的产业支撑,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瓶颈和局限性
2000年,唐镇经浦东新区政府批准,在原王港工业园区基础上建立了总规划面积277公顷的唐镇工业园区。2002年,为配合重大工程建设,将规划内约1平方千米土地划归“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了国家级金融服务产业基地——银行卡产业园。目前,唐镇工业园区东至顾唐路、南至龙东大道、北至张家浜、西至外环绿带,占地1.77平方千米。
唐镇工业园区建设至今,已有超过80家中外工业企业入驻,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唐镇经济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唐镇工业园区以传统机械加工制造业为主,产业优势不明显。大多数企业占地多、耗能高、产出少、产品科技含量低,基本不具备自主研发条件和能力,发展潜力不大。尤其要重视的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传统工业园区的局限性愈发明显。从近几年园区的经济发展数据来看,单位土地产出比低,增长乏力并呈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宝贵的经济发展资源,与国家倡导的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区域内高科技和金融信息服务的整体定位极不相称。与此同时,许多入园企业也希望在政府的主导下实施转型。
在此背景下,立足于进一步加快镇工业园区建设,更好地发挥其产业集聚、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引领全镇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促进其向现代服务产业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和必要手段。秉承这一思路,唐镇选择了新兴服务产业——电子商务作为突破口,推进上海电子商务港建设,带动镇工业园区向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发展。
上海电子商务产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电子商务已经渡过了2000年初的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的低迷期,泡沫的破灭宣告完全“概念”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失败,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而越来越被普通大众熟悉和接受,电子商务正逐渐成为跟民众生活紧密相连的一环。而金融危机中电子商务的出色表现,无疑也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电子商务成为了近期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
到2008年,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到来,国内电子商务进入转型与升级期,商务部起草了《电子商务模式规范》和《网络购物服务规范》。C2C市场竞争加剧,国外B2B服务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期望达到空前的高度,B2C领域以在线直销模式引发了传统销售渠道的变革。中国电子商务B2B市场交易额达到3万亿元;网购交易额也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500亿。2009年6月,银联支付与B2C企业当当网签订合作协议,这是银联支付成立七年来,首度进入电子商务支付领域,与在线第三方支付市场领跑者支付宝形成了正面竞争。支付环节成为电子商务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
数据显示,2002年~2008年的七年间,上海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50多亿元提高到2700多亿元,增长逾10倍,年均增幅超50%。其中,企业级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占据九成以上份额,2008年交易额达2563.7亿元。目前,上海重点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已有20%通过便捷的网上销售实现,统计快报显示,2008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758.17亿元,同比增长13.68%。其中B2B交易额占到交易总额的92.95%,而B2C、C2C交易额占比虽小,却增长迅猛,增长率高达36%。
2009第1季度国内电子商务行为数目最多的10个城市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2009年的第一季度,上海是国内电子商务行为数目最多的城市,这进一步巩固了上海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在全国领先的地位。
而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持续升温,上海的电子商务产业正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我国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通过切实的财政扶持等手段,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而上海在全力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同时,如何来应对电子商务转型与发展中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呢?
首先,通过对上海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可以看到,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就一直是中国的经济龙头。作为曾经的“远东经济中心”、现在的“东方巴黎”,上海承载了无数的荣耀与辉煌,其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全国领先;城市物流体系趋于完善;电子支付环境明显改善;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市民网上消费潜力惊人等等。但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也存在电子商务成本偏高、政府作用发挥不充分、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大等劣势。
唐镇建设上海电子商务港的优势
当前上海正倾力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也必然会努力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按照国家有关战略部署,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趋势将逐步明朗,此时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会进一步显现。同时,上海拥有众多的战略契机,无论是我国全面融入世贸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是即将开幕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是重要的战略机遇。上海作为国内电子商务应用起步最早、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城市之一,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电子商务应用基础。随着上海进一步加快国际航运、贸易以及金融中心的建设,上海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虽然拥有众多的资源和战略机遇,但同时上海电子商务发展也有必须面对的威胁和挑战,譬如长三角及其他城市的“夹逼效应”;产业名片的积聚效应;电子商务支撑体系还需深化等等。
而在唐镇建设上海电子商务港,是因为唐镇具有五大优势和基础:
1、唐镇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有其清晰的功能定位,即金融信息处理和服务的后台。在电子商务港的筹建过程中,也同样定位为电子商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企业的支持后台。
2、唐镇的地理位置优越。其地处浦东新区腹部,南面是川沙新城,北邻金桥出口加工区,西接张江高科技园区,东靠上海市金融产业园区,距浦东国际机场18公里,外高桥保税区港口15公里,距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10公里,洋山深水港30公里。唐镇可依托上海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高地——张江,打造蓬勃发展的新产业,形成多方共赢的经济源泉。唐镇这一坐拥多个国家级功能园区的一大优势,在浦东、乃至整个上海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
3、唐镇具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地处唐镇,目前已成为国际金融信息服务产业专业性基地,成为与陆家嘴金融CBD联动发展、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功能性平台之一。拥有中国银联产业发展基地、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上海中心等金融机构。并已形成以各大金融机构数据中心或信息中心为核心的主要业务链。因此,对商务港的具体实施以业已形成规模的银行产业园为依托,大力进行产业链的上下延伸,推进电子商务支付企业的积聚,从而促进上海电子商务港的建成。同时,张江高科技园区在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各领域都积聚了大批领先企业和技术,成为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不可多得的丰厚的土壤。
4、唐镇积聚了很多资源。凭借广阔的土地优势,目前唐镇新市镇正积极建设商业集群,打造商务总部聚集圈,规划中的轨道交通二号线延伸段,在唐镇设有站点,距离园区仅有 5分钟的车程。随着交通、商业设施、文化娱乐等配套日渐兴起,多样化、多层次住宅建设日益完善,唐镇花园城区、国际社区的城市形态将逐渐成形。曹家沟、沈沙港风景河道两岸,与高科技园区配套的风险投资创业基地正悄然成长,成为孕育电子商务产业的极好的温床。规划区域内人才储备雄厚,有张江高科技园区中的大量创新创业人才,有杉达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民远学院等应用型大学,这对电子商务港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储备。
5、尤其要强调的是政府的支持。唐镇镇政府以及浦东新区各委办对上海电子商务港的建设大力支持,做到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大力推进,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上海电子商务港的主要目标企业设计和争取所需要的优惠政策。
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上海电子商务港政产学研联盟设计方案。根据规划,建立上海电子商务港政产学研联盟的目的,是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指导下,加速推动并参与上海电子商务港建设,为成员企业提供各类服务,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
联盟工作职责包括:在联盟的统一组织下,建立电子商务生态链信息平台,通过平台积极开展研究和解决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共性问题,培训急需的各类人才,开展联盟内外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的合作,制定联盟发展所需的业内标准,促进上下游单位和产品间的衔接,实行在联盟内首选的单位间合作制度,协调联盟内单位间的相互关系,实现联盟内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与成果共享,借助信息平台帮助联盟成员开拓市场,定期编制上海市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等活动。
上海电子商务港政产学研联盟将聘请国内外知名的电子商务业内人士,组建专家服务团对上海电子商务港(中国唐镇)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并组织本领域的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推进地区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政策及技术交流。组织国内合作,建立一个政府部门、行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广泛的“政产学研”交流渠道。
为配合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使上海的电子商务发展进入运营成本最低、支付最方便、运行最安全、公共服务体系最健全,唐镇正全力规划建设上海电子商务港。该港的建成将会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电子商务企业及其上下游生态链的集聚地。然而,上海电子商务港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上海电子商务港专家服务团的组建就必须聚集电子商务生态链上的各路精英参与,同时为上海电子商务港的建设出谋划策,使上海电子商务港的建设达到预期的目标。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建设中,不仅应当构建电子商务硬件的基础建设,而且应当注重构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环境的基础建设。并且形成对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环境的体系化的机制和措施。可以明确的是:目前,在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现阶段,集中力量研究电子商务公共环境,整合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力量,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助于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的电子商务公共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实现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衔接,并且保持长期、健康、持续发展,应当需要具有公信力的公共服务体系予以支撑;在建立、运行公共服务体系,这一过程中,应当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关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局限性;政府权利公信力和有限性;非政府组织媒介作用;通过“市场导向、政府支持、非政府组织承接、经营主体参与” 原则来搭建有序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环境,使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加入到电子商务的发展热潮中来,以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就是构建电子商务公共环境所采取的措施与机制。电子商务公共环境包含基础设施环境、市场环境、制度环境三大类环境要素。
其中基础设施环境主要体现在网络线路接入的普及;网络带宽的拓展。
市场环境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交易纠纷问题,如交易过程的监管问题、客户投诉的接受与处理、纠纷的调解与仲裁问题、电子商务商品的赔付问题;第二,信任问题,如买卖双方真实身份的确认和保障、个人与企业的信用管理;第三,中介服务问题,如产品分类信息的提供、厂商信息的提供、产品质量信息的提供;第四,安全问题,如个人隐私的安全、交易行为的不可抵赖性、交易过程的保密、支付过程的不可抵赖性、支付手段的安全有效、支付信息的安全等等;第五,宣传推广与培训问题,如电子商务意识与能力的普及(包括商家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拓宽商务渠道的意识与能力、买家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满足需求的意识与能力)、优秀电子商务模式的介绍与推广等。
制度环境则涉及模式、规范、法律制定问题;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活动的税收问题;电子商务产品与服务的定价与监督问题;行业的壁垒与授权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国际贸易手段,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高速递增,并将迅速形成一场波及全球的商务创新浪潮。上海正倾力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同时也正在努力发展为国际贸易中心。上海拥有众多的战略契机,作为国内电子商务应用起步最早、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城市之一,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电子商务应用基础。随着上海进一步加快国际航运、贸易以及金融中心的建设,上海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而建设上海电子商务港(浦东唐镇)也必将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一项重要内容。
(浦东新区唐镇人民政府、上海市现代商务促进中心)
2010-02-20 作者:孟文海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