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一定要看老中医?这样的说法有些落伍了。即将迎来“五十大寿”的上海中医大附属龙华医院内,一批四五十岁的“少壮派”名中医声名鹊起,并拥有一众“粉丝”。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更对现代疾病有创新性认识,展现出新一代海派中医风貌。
所谓“西医看门,中医看人”,作为典型的经验医学,中医人才可谓中医学科发展的命脉。怎样让中医人才“枝繁叶茂”,让中医脉络持续不断?近年来龙华医院在人才培养教育的实践上独创一方:大学规范化培养打好学生“底子”,入院后师徒培养再授其精髓。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教育,让青年医生成长少走弯路,更为中医人才储备了“新鲜血液”。
保留纯正中医味儿
50年前龙华医院建院之初,便荟萃了申城8位中医名家:著名中医专家黄文东、石氏伤科传人石筱山、中医外科顾伯华、针灸大家陆瘦燕等。“中医八大家”所具备的深厚中医学术和文化底蕴,为医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过,随着社会开放和西医发展,传统中医一度饱受争议:听诊完了再把脉、开方都是中西药……这样的中医味道,似乎不浓了。
保留纯正的中医味儿,是龙华医院培养人才的关键。改革开放初期,医院便通过“拜师”等形式实现医技传承。以中医外科顾伯华教授为例,老先生从小随父学习中医外科,对“疔疮疖痈”等外科创伤运用中药诊疗,费用低,疗效却奇好。顾老的“绝活儿”并没因他离世而失传。20余年前,他将积累多年的中药用途范围、用量等“手把手”传授给弟子马绍尧、朱培庭等,如今这批弟子已是上海市名中医,师父的言传身教又在他们身上得到验证。而今,顾老第三代徒孙也已崭露头角,中医外科张静喆等中青年骨干,成为申城同领域中的佼佼者。
“中医味儿”除了中医特色的诊疗外,更涵盖中医文化和中医思维。在龙华医院的老中医里,中医文化发扬光大者不乏其人:邵长荣教授擅长书画,施杞教授精于古文……“中医思维简言之就是辨证思维,多浸淫传统文化,对理解领悟中医大有益处。”龙华医院资深顾问江启中教授说。在师徒“传帮带”中,中医文化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且不说《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专业书籍须牢记在心,《资治通鉴》、《古文观止》也成为选修科目。
名中医滚动开出工作室
中医名家一代衔接一代,才能实现人才的推陈出新。龙华医院领导斟酌再三发现,原有的“自然主义”拜师学技,无法从大局上为中医人才储备力量;如能为名老中医、青年骨干“穿针引线”,或可为中医人才的培养开辟蹊径。从2001年起,龙华医院便构思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迄今四批共26个名老中医工作室内,主持者学术造诣精深,结业学员也成了响当当的中医才俊。
工作室模式突破了传统科室纵向管理,为人才成长开通了“绿色通道”。龙华医院人事处处长杜兰屏解释说,在工作室里,学员每周都要跟着老师“随诊抄方”,并进病房逐个查房。很多老中医年事已高,一听要收嫡传弟子,个个都精神抖擞参与教学,没有任何怨言;而精挑细选出来的学员,没有额外奖励、没有待遇提高,凭借对中医的一腔热情,争相进取。如今工作室问世已十年,共孕育了近50位中青年名中医,并完成了大量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文字资料、医案医话、论文专著等,将中医文脉完好传承下来。
工作室会否因老先生们年事过高而淡出?答案是否定的。院长郑锦表示,名老中医工作室会适时补充,学员群体也将随着年龄段变化而补充人选。去年下半年,龙华医院又成立了3家工作室,主持者皆是刚过花甲之年的名老中医,“弟子”则是而立之年的青年骨干。从青年骨干到青年名中医,再到上海市名中医,清晰的成长路线有利催生中医人才,更可为申城酝酿“国医大师”、打造中医重量级专家做准备。
海派中医眼光看准国际
中医有了根基,更要走出国门,这也是一直困扰中医人才的最大难题。
业内人士介绍,以往中医人才大多精通中医,对西医的了解仅限于检查。因缺乏现代医学的循证方法,迄今中医只能靠积累病例“说话”,无法形成统一的诊疗规范并加以普及推广。近年来,龙华医院开创先河,分批次选派数位出色的中青年名中医。他们在掌握扎实中医理论之际,还探索学习了现代医学方法,有助中医早日接轨国际。
申城“中青年名中医”王拥军便是典型例子。师从名老中医施杞教授的王拥军,在中医药防治脊柱、骨与关节退变性疾病的应用上学得“真经”,并在临床上获得不小成就。在拥有扎实的中医“功底”后,他又先后在香港大学医学院、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进行骨科学和分子生物学进修,由此掌握了最先进的临床科研方法。王拥军教授学成归来,成为中医西医“双料王”,其中医探索平台也更加宽阔。如今身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的他,利用现代医学方法向西医讲解中医奥妙,使中医获得业界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在龙华医院,放眼国际的探索还在深入:“中青年名中医”陈红风,留学美国研究乳腺疾病的分子生物学;“中青年名中医”张静?,留学日本研究胆道疾病的科研方法;至于已有多名海派中医的骨伤科,因掌握丰富科研方法,科室下的骨退行性病变已成国家中医临床重点研究病种,为中医诊疗树立了一面旗帜。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2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