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和展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14/2010 10:00:12

  一、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

  1、服务外包产业基础较好,离岸外包发展迅速

  2007年本市服务外包发展所依托的信息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83.95亿元,同比增长17.9%(超过当年本市生产总值和服务业的平均增速),软件出口额达1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0.0%。另据商务部软件出口统计平台的数据,2007年上海软件出口额4.24亿美元。依托ITO(信息技术外包)与软件服务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已经成为上海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本市拥有超过10万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超过300家国内外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尤其是来自日本和欧美的业务。主要服务内容依然以软件和IT外包为主,辅以部分BPO(业务流程外包)业务;其中,上百人到500人规模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规模在千人以上的软件企业达15家。一大批国际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已入驻上海,在沪设立的亚太或全球数据处理中心等。

  2、各示范区、服务外包专业园区错位竞争,共同发展

  建成了四个服务外包示范区:浦东新区服务外包示范区、卢湾区服务外包示范区、长宁区服务外包示范区、漕河泾服务外包示范区和3个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张江金融信息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张江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南汇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专业园区。

  (二)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特点

  服务外包业务种类相对齐全,信息技术外包占据主导地位;服务外包呈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外资是服务外包的主要力量;服务外包部分领域企业分布相对集中,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规模不大,对外服务以日本市场为主;国家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服务外包专业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为服务外包长期发展助力,服务外包辐射功能增强。

  二、推进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上海服务外包有巨大潜在市场;国家从战略与区域经济的高度上重视服务外包发展;各级政府逐步形成合力,共建机制初见成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商务环境持续改善。
挑战:国际市场拓展力度有待加强;对经济的总体贡献度有待增加;面临国内外城市的激烈竞争;政策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统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瓶颈:一是人才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高端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中层项目管理人才和适应外包企业业务操作实践需求的低端蓝领人才相对不足。二是市场主体有待进一步培育。绝大部分国有和民营企业不愿将内部非核心的服务性工作外包;较大规模的境内和离岸服务外包其发包和接包主要在外资企业之间进行; 绝大部分服务型企业规模小、服务能力不高,尤其缺少领军的龙头企业,加之缺乏规划布局和引导政策,承接与开发大型服务外包项目能力不足,集聚效应受到较大制约和影响。服务外包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制约企业成长。三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差距。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培训服务平台均有待加强。四是企业的商务成本居高不下。上海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造成了企业办公场所租金大幅上升。此外,上海外包企业的综合人力资源成本不仅远远高于兄弟省市。

  三、推进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一)推进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目标

  根据商务部“千百十工程”提出的“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基础上翻两番”以及国务院“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发展目标”的要求,结合上海服务外包产业基础、宏观环境等实际情况,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建议为:到2010年,发展成为全国领先、亚太一流、全球著名的服务外包中心城市;到2012年,把上海发展成为全球一流的服务外包中心城市和亚太地区发包、接包业务集散的中心市场。围绕这个总体目标,又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的分目标:

  1、市场拓展:到2010年,对外服务市场多元化发展,高端业务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全国领先、全球著名的服务外包中心城市。离岸外包占据亚太地区5%以上的市场份额;到2012年,成为全球一流的服务外包中心城市和亚太地区服务外包接单和发单的集散中心之一,占据亚太地区6%以上的市场份额。

  2、收入总额:到2010年,上海服务外包收入达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收入25亿美元;到2012年上海服务外包收入达2400亿元人民币,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收入30亿美元。

  3、企业集聚:到2010年,推动12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上海;1000人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数达到40家,500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60家;达到CMM/CMMI3级以上认证企业数150家,CMM/CMMI5级以上认证企业数30家。到2012年,推动144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上海;1000人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数达到48家,500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72家;达到CMM/CMMI3级以上认证企业数180家,CMM/CMMI5级以上认证企业数36家。

  4、从业人员:到2010年,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在2006年约10万人的基础上增加到20万人;培养服务外包人才6万人次。到2012年,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24万人;培养服务外包人才7.2万人次。

  (二)推进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五大思路

  即“坚持发展高端、积极承接离岸、不断完善功能、重点集聚总部、推进区域合作”。

  1、坚持发展高端

  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服务外包基本是从低端到高端发展,上海服务外包已经走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正在建设“四个中心”的国际化都市、正在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沿海发达城市,应充分发挥优势,立足发展高端,重点发展BPO和KPO,特别是金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的后台支撑)、现代物流、财会、咨询、人力资源、法律服务、设计、策划、创意、信息服务、文化、研发等方面,努力占据现代服务业的制高点。而在呼叫中心、数据录入等附加值较低的领域,上海受到商务成本等制约,并不具备特别优势。可以采取“承接——转包”策略,与内地组合成“前店后厂”,上海承接离岸外包后转包给内地。

  2、积极承接离岸

  国际服务外包离岸化趋势明显,潜在市场机遇巨大。全球财富1000强中95%的企业已经制定了公司离岸战略。现在平均每周有5到10家企业在可能的离岸目的地进行实地考察。承接离岸外包,有利于上海尽快抢占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先机和制高点。我们要充分发挥国际国内市场潜力,一方面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上海的服务外包行业,像当年吸引外资投资制造业以逐渐提高我们的制造业竞争力一样,努力提高上海服务外包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承接离岸外包。

  3、不断完善功能

  上海要建设“四个中心”,服务外包应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成为长三角区域、甚至全国的服务外包中心城市和中心市场之一。一方面,上海有其自身的优势,有“四个中心”为依托;另一方面,商务部对上海发展服务外包寄予殷切希望,去年,商务部和上海共建国家服务外包研究中心,落户在上海是希望上海在服务外包方面加强研究、加强探索、加强服务、服务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今后要不断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功能,使我们服务外包的发展上一个台阶:一是服务外包项目承接和配发(接单和发单)的集散地,特别是离岸服务外包;二是服务外包价格行情的策源地(风向标);三是服务外包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地,拥有各种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措施等;四是服务外包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的诞生地;五是各类高端服务人才的汇聚地;六是服务外包各类资讯的统计、交流和重要信息发布地。七是国内服务外包领军企业的孵化地,在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基金扶植、国际市场开拓、国内市场培育等方面国内领先。

  4、重点集聚总部

  一是服务对象(发包方)总部的集聚,即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包括财务结算中心、营运中心、销售中心等);二是服务外包供应商公司总部的集聚,即吸引领袖级、专业标志性的、知识密集型的、成长性好的全球服务外包100强企业进驻。要加强调查,摸清家底,明了这两类总部的进驻情况,并制定积极的招商引资工作,有的放矢地积极吸引尚未进驻的总部进驻。

  5、推进区域合作

  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中,国家竞争与企业竞争互嵌的二元竞争格局已形成,使得服务外包的发展不再是单纯的企业发展,而表现为国家和企业共生、共赢和互促的模式。服务外包发包商往往先选择外包目的地,然后才是外包城市和企业。因此,推进区域合作,打造“中国服务外包”整体品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加强与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的合作,打造“中国服务外包”整体品牌。应强调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统筹规划,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并构建协同服务平台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具体来看,上海正大力发展前端业务和总部经济,吸引更多规模较大的服务外包企业把地区总部设在上海;其他城市也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上海作为平台进行招商引资,吸引服务外包企业建立营运中心,并主动发展与上海配套的产业,承接上海服务外包产业的二次转移。此外,建议充分发挥上海在接包、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一些附加值较低的服务外包领域,采取“承接——转包”策略,在积极承接国际离岸外包的同时,鼓励转包到内地更具成本优势的地方,尤其是加强与其他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合作,增强上海的辐射能力。
  我们要深化CEPA框架,加强沪港服务外包领域的合作。应借鉴当年香港作为大陆与国外进行货物贸易转口地的经验,以及香港和内地“前店后厂式”发展加工贸易的经验,充分发挥香港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方面的优势,以及上海的综合成本和人力资源等优势,形成合力,使香港成为上海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转口地。

  (三)推进上海服务外包产业的六大任务

  1、确定发展战略,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要制定全市及各区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一定要高起点、高水准地制定战略计划,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目标明确,产业突出、特色分明、引领发展”为原则,统筹规划、通盘考虑。规划一定要有坚实的数据作基础,因此还有加强对服务外包统计制度的研究和改革。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做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排摸工作,加强分析,摸清家底,为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2、加强研究,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市外经贸委要加强研究,及时提供政策建议。要充分发挥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要重视服务外包标准和规则的研制,不断完善服务外包统计体系。不仅要研究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要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确保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例如,为鼓励服务外包承接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强其长期竞争能力,政府在重视对发包方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接包方的知识产权保护,尤其要加强对服务流程管理的研究,及时完善专利法等有关法规,加强对流程专利及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

  3、着力抓好示范区和特色专业园区的建设

  要在已有的4个示范区和3个专业园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经验,在全市发展更多的示范区、专业园区。园区的建设是取得成功的一?“商务部—基地城市—示范园区/专业园区-重点企业”共建机制的作用,抓好服务外包示范区及专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和带动作用。要尽快出台《上海服务外包示范区认定和管理办法(暂行)》、《上海服务外包专业园区的认定和管理办法(暂行)》、《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企业认定标准(暂行)》,并组织考评,鼓励好的园区进一步加快发展,对不达标的示范区或专业园区给予黄牌警告或摘牌。同时,围绕上海产业发展,着力发展金融、人力资源、生物医药研发、BPO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服务外包园区。

  各园区一定要把培育企业,特别是领军企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同时,从全市层面,要加强协调,一方面要错位竞争,另一方面要形成合力,和园区共同做好三大工作: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重量级的内外资企业;二是积极支持已入驻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要着力培育若干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本土服务外包企业,使之成为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总承接商和对内服务外包总发包商,培养领袖级企业。

  加强园区建设的管理。园区应逐步走向政府导向、企业市场化运作的体制。除了市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外,区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市外经贸委要加强指导和服务,进一步梳理国家层面、市、区层面有关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积极推出有吸引力的发展政策和普惠政策。

  4、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服务外包要吸引企业入驻,实现产业不断发展,主要关键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在吸引人才的同时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目前,商务部有望批准“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上海)中心”,由部市共建。我们要积极争取,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的基地建设。另外,还要进一步把上海的人才培训和现有的高校资源、社会资源、民营机构有力地结合起来,支持建立校企结合的服务外包人才综合培训和实验基地,对大学毕业生开展实训,大力培养适合外包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型和创业型人才,建立创新型公共培训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和提升现有公共实训基地,加大对服务外包领域急需的新职业开发,特别是每年集中推出若干个服务外包重点领域的职业培训项目。

  二是招商引资,做好服务外包投资促进工作。我们要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外包提供商,重点吸引欧、美、日等国家来沪设立服务外包企业,带动提高地区服务外包层次。同时,充分发挥“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软件展示会”、“金融服务外包国际研讨会”等展会平台作用,帮助上海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要提高服务外包通关便利性。联合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制订服务外包有关的进口保税政策,简化服务外包业务所需设备(如开展金融服务外包所需的服务器、数据库等设备、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涉及的试剂、材料、设备)进口的手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等。

  三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工作。上海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不少成就,今后还要积极利用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本市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和执法的力度,完善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要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合同,保守客户商业机密,遵守国际上的信息保密规则。让国际服务外包发包商放心地发包,让有益于到上海投资、合作的跨国公司放心地进来。

  四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除了商务部拨给的平台建设费,市区政府应保证资金的配套。针对目前主要的国际发包商大多采用普通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很多发包商由于对我国法律体制的不熟悉而有所顾虑的现状,建议组织一批即熟悉普通法体系、又熟悉业务流程外包/信息技术外包合约事务的法律专家,组建公共法律服务数据库,搭建市、园区两个层面的法律公共服务平台。在承接离岸外包的时候,在不违反双方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适用第三国法律、其他地方的法律甚至对方国家的法律,以灵活处理离岸外包项目合约事项,维护发包方和接包方的合法权益。考虑结合浦东综合改革配套试点,在法院和仲裁程序和部分体系上,先行先试,与国际接轨。

  五是努力培育服务外包市场主体。坚持大小并举,一方面重点扶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大企业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以建立品牌,扩大影响;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点,参照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有关优惠政策,对本市中小企业承接大企业转包的离岸业务给予扶植,以形成服务外包产业和企业集群。一些大型制造业和金融业集团的内部服务机构已经在技术、规模、客户等方面具备了先发优势,应当鼓励这些机构在服务于自身的同时积极来形成独立的服务外包企业。鼓励风险投资、产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平台。要搭建平台(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培训服务平台等),帮助企业加强沟通,鼓励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手段推动服务外包企业之间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努力打造规模大、能力强的领军服务外包企业。要充分依托上海国际化城市的背景,发挥海外留学人员与工作人员、国际学术交流人员、涉外民间团体、国外友好城市以及在沪众多高校等各方面的优势,广做宣传,广开门路,提高接包能力,积极支持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承接离岸业务。

  5、充分发挥国家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和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

  大力支持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发展研究、制定标准、投资促进、人才培训、业务拓展、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实现与商务部的无缝对接,构建高效的为全国服务的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服务外包专业委员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规范发展。

  6、沪港合作,共同承接离岸服务外包

  尝试在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地共建服务外包示范区。由两地政府牵头,把保税区和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的有关政策叠加;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模式,由上海出地,香港方面从基础设施、制度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两地共同经营,为两地企业合作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最密切的平台。

  探索前店后厂模式,充分挖掘香港作为国际接单平台的能力。发挥香港外包企业承接欧美企业外包的优势,以及香港与国际社会联系密切、拥有一流的国际项目处理中心、融资便利、法律服务较完善且与西方接轨等特点,增强上海服务外包的接单和管理能力。

  确定沪港发展服务外包的重点行业,包括金融外包、软件外包、研发外包、物流外包、咨询服务和项目设计管理服务等。要拓宽沪港已有的合作形式,充分发挥香港在资金、市场、管理、法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上海服务企业“走出去”。

  沪港合作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充分利用香港这个平台吸纳使用国际化中高端复合型人才;同时应加强两地专业人才互认、交流和培养方面的合作。把“引进香港专才”计划和商务部“千百十工程”有关人才引进、培养等的优惠政策相结合,同时参考苏州工业园区有关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鼓励政策,改进现有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可以考虑由沪港政府牵头,行业协会主导,建立一个沪港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并使之成为沪港企业在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和交流上的重要平台。鼓励上海企业安排员工从事由香港发起或分包的外包项目,藉此了解最佳的国际典范及获取商业知识。

  鼓励沪港企业尝试各种形式的合作发展。除分包、转包外包服务之外,其它合作形式如建立策略合作关系,或者透过并购、股权合作或专属投资等,都可以探讨研究。可以探索沪港合作建立服务外包行业协会,进一步推动沪港供应商的合作。要注意为中小型专业服务公司创造条件,建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促进沪港中小型服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四、推进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建议

  国际服务外包领域已经形成国家竞争与企业竞争互嵌的竞争格局。印度、爱尔兰、菲律宾等服务外包领先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政府在营造良好环境、扶植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非常关键。上海市政府在推进服务外包发展方面应大有作为。

  (一)积极争取国家在上海先试先行苏州有关政策

  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内外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工资支出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在不超过当年企业工资总额2.5%以内的部分,可以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产业除税收政策外的其他相关优惠政策。

  加快制定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的认定标准,并早日开展认定工作。

  (二)充分发挥浦东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功能

  允许浦东新区以及有条件的服务外包园区先行先试,加大对服务外包高端人才个税、服务外包企业培训经费的支持力度。在条件成熟后,扩大试点范围。同时鼓励浦东新区进行其它服务外包有关政策创新和试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扩大服务外包等鼓励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浦东新区作为我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在推进服务外包发展方面应发挥更大作用。

  (三)加大服务外包资金支持力度

  设立全市支持服务外包发展资金,每年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资金不低于1亿元。并扩大“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对服务外包示范区和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建议市经委、质监局、市外经贸委等在原有品牌支持资金和其他政策举措中,扩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支持。

  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都提供了服务外包专项支持资金,天津每年不低于2亿元;苏州每年安排1亿元。

  (四)给予服务外包企业房租补贴

  各区县政府对入驻服务外包园区内的服务外包企业购地建设、购买或租赁自用办公用房,可给予比例不超过10%、总额不超过100万元的补贴。

  天津对新设立的服务外包企业购建的自用办公用房,按每平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对其租赁的办公用房,3年内每年按租10-30%给予补贴。苏州对服务外包企业购建的办公用房的,给予20%的资金补助;对其租赁的用房,3年内补贴不超过租金的50%。

  (五)给予服务外包企业出口奖励

  对服务外包企业年出口额50万—100万美元的,给予3万元的奖励;年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的,给予5万元的奖励;年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上的,给予10万元的奖励。

  天津对服务外包出口1美元补助人民币0.1元;苏州对服务外包出口1美元给予人民币0.20元的奖励;杭州对年出口50万美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年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

  (六)扩大国际认证支持

  扩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申请国际认证相关费用的补贴。对当年获得CMM、CMMI、PCMM、ISO27001/BS7799、ISO20000、SAS70等认证或认证升级的企业,由商务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按照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认证费予1:1的配套。当年单个项目享受支持金额不超过50万元,一家企业累计不超过200万元。对于国际服务外包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培训,给予同样支持。

  商务部[2008]32号文指出,鼓励和支持我国服务外包企业获取国际通行的资质认证,对认证给予支持。天津认证补助不超过认证费用的50%,最高不超过50万元;苏州对CMM/CMMI2级认证补贴40万元,3级认证补贴60万元,4级补贴80万元,5级补贴100万元。

  (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走出去

  鼓励和支持上海服务外包企业并购与联合(含跨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鼓励和支持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在境外设立办事处、分支机构或公司。鼓励和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加强国际交流,参与境外展览和项目洽谈。市服务外包发展资金给予补贴。

  我们在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大连市对东软公司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帮助东软成为中国服务外包标杆企业,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大连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天津、苏州都对在本市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并以承接离岸外包业务为主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

  (八)扶持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

  扶持引导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培育一批具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区县,以及服务外包示范区、专业园区制定相关政策,对本市中小企业承接大企业转包的离岸业务(以在商务部与市商务主管部门进行合同登记备案为准),参照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有关优惠政策予以支持。

  苏州市鼓励本市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离岸外包业务后,转包给当地企业,对转包后的业务视同离岸外包业务给予相关优惠政策。

  (九)吸引紧缺专业人才

  将服务外包企业紧缺急需的各类高级人才列入本市人才开发的重点领域。服务外包人才申请本市户籍、办理人才类《上海市居住证》、帮助解决配偶与未成年子女的就业/就学等,实行政策倾斜。在本市市、区两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优先考虑对服务外包中高级人才的奖励。企业引进优秀创新人才、解决优秀创新人才特殊困难等,由人才发展资金给予资助。高级人才来沪创办服务外包企业,可申请项目启动经费支持和市人才发展基金委托的金融机构贴息贷款等。

  (十)支持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专项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培训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国家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的发展,资助其对服务外包相关国家标准、服务外包统计指标体系的研制和推广。充分发挥服务外包专业委员会的功能。

  (十一)对服务外包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现有出口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向服务外包企业倾斜,为服务外包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投资机构针对服务外包企业的特殊性开创新的贷款方式,支持前景好、潜力大、能形成完整产业链的软件服务外包项目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园区设立服务外包风险投资基金,联合境内外风险投资公司,共同投资孵化服务外包企业,以市场化的方式放大政府资金的推动作用。
 
2009-06-25



来源地址:http://www.scofcom.gov.cn/sfic/sc/list.jsp?menuId=81562&sonMenuId=62079&rightMenuId=62422&id=6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