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CT室里,16岁的陈姓患者因为附睾癌转移至肺部,需要进行定位切除手术。医生在CT扫描下,根据“垂直最近”原则,将一枚长15厘米的“定位套针”从患者后背直接插入左肺阴影处,并立即从中放下带有1厘米长“钩子”的钢丝,用“钩子”咬住结节边缘作为“固定标记物”。之后,患者被迅速转移至手术室,主刀医生在胸腔镜下迅速准确地捕捉到目标,切除了患者左侧肺部直径不足2厘米的结节,整个过程仅40分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协作组首席专家、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介绍说,普通体检中约有20%的人会发现肺部3厘米以下的结节。现有的研究已证实,在直径5毫米的小结节中仅有2‰为恶性,然而在小于1.5厘米的小结节患者中,医生对其中4%-5%的患者即便是通过短期随访仍无法准确“定性”。而国外大宗临床统计显示,这些未被“定性”的患者中,有20%-60%肺小结节为恶性。因此,及时对小结节实施手术切除,被公认为切实可行的有效治疗方法。
然而,若要施行胸腔镜下的手术,关键是快速、准确地找到病灶。在没有术前定位措施的情况下,有的病例因无法找到病灶而被迫开胸,更有甚者,即便通过开胸手术,也无法找到病灶。“而得益于国内率先应用的‘CT引导下带钩钢丝术前定位’新技术,我们在过去的两年中,已为超过100例像小陈一样的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进行了诊治,成功率达100%。”陈海泉教授介绍说。
据悉,这项领先的医学新技术平均定位时间18.4分钟,肺癌前期病变诊断准确率高达100%,平均手术时间20分钟。所有病灶均在第1次手术中切除,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仅需要6天。(中国上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