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百年划船俱乐部华丽转身 外滩源展览馆即将亮相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4/2010 10:16:00
  在南苏州路76号,曾经有座破败的老建筑———“划船俱乐部”。去年6月,轰隆隆的挖掘机开到了这幢百年历史建筑身边,拆除工作即将展开。   这个曾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水上运动员的地方,一度危在旦夕。众多老运动员获悉后,四处奔走疾呼,最终划船俱乐部被整体保护了下来。   一年后的今天,路过南苏州路,人们惊讶地发现,划船俱乐部开始了它的美丽蜕变。 如今 外滩源的美丽明珠   吴淞路闸桥西侧,一栋红色建筑清晰地浮现在苏州河边,在英国维多利亚坡顶建筑的基础上,略带了一些巴洛克装饰风格。   “太美了! ”外地游客路过时,不禁感叹起来。一名游客拿出手中的相机,将这梦幻般的镜头收藏起来。记者上前询问,发现少有人知晓它的名字叫“划船俱乐部”以及专属于它的那份历史荣誉。   昨天下午,记者在划船俱乐部看到,有5名工人正在紧张地施工。有的在对外观做最后的填色,有的在整修门口的路基,有的在清理建筑周围的垃圾。沿着划船俱乐部行走一圈,厚重沧桑的历史底蕴让记者深深震撼。乳白色的窗户在百年的风雨中变得剥落不堪,但它依旧透出别样的美感。门口一块石碑上,字迹已十分模糊,可从那仅存的几个笔画中,仍然可以看出“划船俱乐部”几个文字的影子。 “过段时间,可能就会有新牌子了。 ”施工人员说。   主建筑外侧的地面上,一条条由瓷砖铺成的分隔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工人告诉记者,这原来是游泳池里的泳道。走进建筑里面,里面堆满了废弃的石料,有一个从底楼通往上面的梯子。随着梯子向上走,视眼渐渐开阔起来,苏州河、白渡桥、浦东陆家嘴,尽收眼底。   “一开始是要拆掉的,现在保护下来了,正在进行全面的整修。 ”工人说,不久这里将成为苏州河以及外滩源标志性建筑之一。 曾经 拆除在即 命悬一线   过外白渡桥小转弯,划船俱乐部出现在眼前。几年前外滩源整体规划对外公布时,曾引发一系列关于 “划船俱乐部”的保与拆之争。去年6月,挖掘机虎视眈眈地开进了划船俱乐部,拆除工作正式展开。当时,这一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建筑已面目全非,建筑外已搭起了脚手架,室内设施已拆卸完毕。只有墙壁上悬吊的“浅水区1.2米”、“深水区2.0米”几块牌子,才能看出这里曾开展过水上运动。   一些划船俱乐部的老运动员们,在获悉拆除后,都从内心感到巨大的震惊和惋惜。“他们都已经是80多岁的古稀老人了,提起划船俱乐部,泪水在眼睛里打转。 ”曾经参与挽救划船俱乐部的专家说。   与此同时,以祝益寿、程骏迪、王炳耀等为代表的老运动员们开始奔走疾呼。他们认为,上海外滩大多数建筑建造于二三十年代之后,百年建筑屈指可数。外滩源几栋百年建筑是一个整体,承载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如果拆了外滩源只是徒有虚名。同时,拆除也会破坏外白渡两侧的历史空间平衡格局。   如果简单地把一切的历史建筑都保护下来,对城市的发展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开发者对划船俱乐部的深入了解,渐渐地发现了它的价值和意义。这栋百年建筑的生命,有了转机。 未来 外滩源历史文化展览馆   划船俱乐部最终能够得到保护,让不少人松了口气。随即,一些老运动员们又开始畅想并规划起划船俱乐部的未来。   据一些规划保护专家介绍,划船俱乐部中间部分将原样修复,上世纪90年代初被拆除的东翼虽不会再复原,但西翼游泳馆的外墙和门、窗都将恢复原来的形态和装饰,其中的游泳池也将保留部分内壁。   建筑中原有的一座尖塔也将重新建起,外立面则恢复为原先维多利亚风格的红砖墙。旁边的游泳池早年曾经历过一次全面改造,原本的木架已经全部换成了钢木架,现已不具有最初的风貌,因之前施工拆除得比较严重,所以只能将作为遗址留存。   “划船俱乐部遗址还在,建筑也大部分恢复,期望它今后能作为水上运动的博物馆,对外开放。”老运动员祝益寿告诉记者,而如今,苏州河边也在进行整体规划,完全可以让此地重现昔日的辉煌。既可以让市民了解那段历史,也可以让现在的人们更加亲近上海的母亲河。   记者从规划部门了解到,修复后的划船俱乐部将成为外滩源历史文化展览场所,对公众开放。 前世 辉煌而坎坷的发展历程   据相关资料介绍,上海是我国最早开展水上运动的地方。 1849年外国侨民就在外滩黄浦江上组织了首次划船比赛。1860年,西方侨民在苏州河沿岸建立“划船总会”。 1956年春,国家体委拨款85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如今的人民币2500万元),兴建起了新中国第一个水上运动基地——上海市划船俱乐部。   经两年建设竣工后,俱乐部占地72亩,岸线320米,可容300多条各式舟艇的大船库就有2座,还有一个有小型足球场和250跑道的田径场以及可供60名工作人员食宿的生活办公大楼,以及数万平方米的绿地花木带。水上建有一个可停泊航海多项舢板60条的室内船坞。 “整个俱乐部布局合理美观,其规模绝对是当时的远东第一,全国之最。 ”老运动员祝益寿提及当年的划船俱乐部,激动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1958年5月,上海市划船俱乐部经市编委批准,正式成立。   在文革中,上海划船俱乐部一度饱受劫难。 1966年,俱乐部被撤销,价值上千万元的200多条崭新的赛艇、皮划艇、帆船以及70多条海军舢板、20多条摩托艇、二艘运输舰等都被破坏。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多次据理力争,1973年4月,当时的市革会不得不同意恢复上海市划船俱乐部并归还部分基地。直到1980年,划船俱乐部的恢复工作才全部完成。      老运动员谈保护旧址意义   “这里是真正的外滩源”    体育界人士为之奔走      外滩源是以苏州河和外白渡桥为界,北端为北外滩,南端为南外滩。原英产划船总会(即如今已修复的划船俱乐部,位于南苏州路76号)恰好地处南外滩的起源点,又处在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 “这里是真正的‘外滩源’。划船俱乐部得到修复,既保护了历史建筑,同时也是建立黄浦江苏州河船艇运动指挥中心的最佳选择。 ”老运动员祝益寿对记者表示,外滩源建设应与保护历史建筑遗产相结合。   谈到保护恢复划船俱乐部的价值和意义,祝益寿说,上海位于东海之滨,又是长江的入海口,黄浦江、苏州河水网交错,是积极开展船艇运动项目的好地方。 “随着形势发展和城市规划的演进,沿黄浦江的世界级现代化建筑群正在兴起,而黄浦江、苏州河黄金水道以运输功能为主的航道正在逐渐消退,功能不再。规划和发展船艇运动,对开展水上旅游和点缀国际化大都市风貌,都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现实价值。 ”   为了让上海的水上运动发扬光大,不少体育界人士曾经为了恢复划船俱乐部而奔走。据记者了解,该俱乐部一度因为苏州河里严重的污染和繁忙的水上交通运输被迫搬迁,基地被移交给黄浦区作为开展游泳运动的场所。后来,上海市政府花巨资大力整治苏州河,河水由浑变清,污染不再。市政协委员体育组曾经集体给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递交提案,提出在苏州河上恢复水上运动,开展绿色健康的赛艇、皮划艇以及帆船运动,为苏州河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早传入的水上运动   “划船运动和竞赛在我国历史悠久,赛艇、皮划艇和帆船运动项目作为奥运会水上运动项目,它是最早传入上海的西方体育项目之一。 ”   在谈起划船俱乐部的历史时,老运动员祝益寿告诉记者,1860年,西方侨民在苏州河沿岸建立“划船总会”,1906年“划船总会”又在上海闵行和江苏昆山青阳港建立 “划船总会”分布。在中国现代体育历史上,划船运动较之其他体育项目,可称“老大哥”,它的发展比游泳早了40年,比篮球早了50年,当时上海的苏州河、黄浦江,也成了划船游玩的“自由港”。   据当时的《申报》报道:一点半八人打桨之舟共两艘,击浪如飞;三点钟赛四人打艇之舟;三点三刻赛一人打桨之舟,胜者踊跃奔腾,西妇顾而乐之。但旧时上海黄浦江上划船是洋人竞技游乐的特权,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才取消了西方帝国主义在外滩划船的特权。1953年,上海军管会接管在上海苏州河上的“划船总会”和闵行的分会,从此这个奥运会上的现代体育大项赛艇、帆船的大本营,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新中国的水上运动也率先在上海黄浦江开展起来。 黄浦江曾经百舸争流   “划船俱乐部”建成后,上海的水上运动如虎添翼,发展迅猛,除赛艇外新添了皮划艇、帆船、帆板、摩托艇等多项奥运项目和国防体育军事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训练了大批高校、工厂、机关的辅导员以及运动员,当时学员除了上海外还有江西、山东、福建等省队在上海划船俱乐部训练,俱乐部船库、餐厅、会议室都住满了运动员。俱乐部几乎每天都有上百个运动队,上千人训练,码头上不得不排队上下,原本就有点点风帆的黄浦江上“车水马龙”,百舸争流,一派繁荣。   而那个时候,上海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每天放学或者下班后,就从杨树浦、徐家汇、南市陆家浜等地赶到黄浦江边,像着了迷一样来划几下船,划到手都起了老茧。在这样不断的练习中,很快熟练地掌握了划船技术,划船运动也渐渐走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相关链接 近年来部分改造老建筑 ■“四明公所”遗址:   始建于1797年(嘉庆二年),由在沪宁波商人筹款并购得上海县城外西北侧紧邻护城河处的30余亩土地,用作宁波同乡会馆及公坟。1802年,加造一座关帝庙,正式取名为“四明公所”。现今保存的红砖古门楼式的“四明公所”遗址,在1998年筹建中国人寿大厦时,仅存的门楼被整体平移23米,西侧新设计建造的屏风状玻璃,与邻接的人寿大厦高楼的玻璃质感交相呼应。 ■上海音乐厅   始建于1930年,建筑属于上海地区少有的欧洲传统风格。1949年改名为北京电影院,1959年再更名为上海音乐厅至今,成为专业的音乐演奏场所。因地铁8号线的规划路线经过旧址,周边嘈杂的环境又对这座已届高龄的近代建筑构成现实的威胁,上海音乐厅于2003年完成向东南方向平移66.46米的动迁之旅。 ■花园饭店   始建于1903年的德国花园总会,1926年重建成法国巴洛克式别墅,作为法国俱乐部,是法租界高级的社交娱乐场所。建国初期,由上海市体育运动总会使用,为上海市体育馆外场;1953年更名为市政协文化俱乐部。   上世纪80年代改建时,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日本野村证券株式会社合作,在保留法国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同时,予以加固修复,新建34层高楼与老建筑相连。花园饭店作为国际五星级饭店于1990年正式营业。(来源:牛网 20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