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就业结构调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11/2009 16:20:00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在美国金融危机外部冲击的影响下,中小制造企业,尤其是外向型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和部门的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据调查,这些地区和部门已出现一些中小制造企业无法适应外需下降、成本上升、国内竞争压力加大的新形势,先后陷入破产、转产、停产的境况。由此带来大量员工需要遣散或重新安置等问题。据专家分析,仅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到2008年底估计停业的港商将达到1万家,直接受影响的就业岗位预计将达到300万人。加之与这些台港澳制造企业相配套的民营企业,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复苏进程应关注就业结构调整 

  本轮中国经济的调整要早于世界。从数据上看,中国对欧美出口减速发生在2007年底至2008年中期。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内外成本大幅上升,国内减顺差、压投资、紧货币的力度加大,国内产业转型和转移的要求提高等。到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金融危机全面恶化之时,中国经济矛盾的主要方面已从内部调整转向外部冲击,外需大幅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和国际投机因素则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主要因素。 

  经过几个月的内外部经济调整,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了复苏通道。如今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达到53.3%,是从去年11月份的38.8%连续7个月的上升,也是连续第四个月保持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既然中国经济已步入复苏,宏观政策就应考虑未来12〜18个月以后可能出现的宏观形势,尤其要预见性考虑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输入型通胀、成本驱动型通胀以及新一轮资产泡沫峰起的复杂局面。从时间序列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仍很不稳定。其不稳定因素主要有地方资金配套率低,中小企业的制造业仍很难获得信贷,社会资本依然启而不动,资金有大量流入基础设施、楼市、资本市场的倾向,城乡消费受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而增速不稳等。在这种情况下,对策应更加审慎和对症下药,尤其应从注重总量调控转向更加注重就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到达冰点的时点估计比中国要晚6〜9个月,预计出现在今年5至6月份。此后,世界经济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预计一方面将出现缓慢的止跌、企稳、复苏的周期性变化,另一方面,作为本轮危机主要策源地的美国经济有可能将发生一些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如经济的长期潜在趋势线可能下调1%〜1.5%,形成经济增速减缓的长期趋势;私人消费将更多取决于收入和储蓄而不是借贷,造成有效需求大幅收缩;“去杠杆化”和负债最小化,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和投资行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出口和新能源部门都不可能真正成为拉动美国经济的新增长极;美国5月份失业率已经达到9.4%,全年预计将超过10%,失业的压力势必加大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力。 

  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 

  从世界发展经验看,从制造业转型到服务业,从传统服务业转型到知识型、高增值服务业,从国内贸易、金融、商业中心转型到国际贸易、金融、商业中心是一个大趋势。我国的发展也将遵循这个世界的共同规律。目前,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68%,其中发达国家为72%,发展中国家为52%,我国为40.07%(我国2008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9%)。我国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社会公共服务业的现代形态的大发展,既是进入一个更高发展阶段的需要,也是创造就业新渠道的需要,这必然是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从国际跨境服务的竞争格局来看,位居国际服务贸易顺差前三位的分别是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位居国际服务贸易逆差前三位的则分别是德国、日本和韩国。这表明,即使在发达经济体内部,其产业结构及服务业优势也存在着明显差距。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满足基本需求、多样性需求和高端需求的不同服务层次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既要解决好劳动密集型中小制造企业、服务外包企业、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社会和公共服务业的扩充与发展问题,又要解决好人力资本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社会公共服务业的发展问题。所不同的是,前者更多的是解决农民工和普通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就业地点更多的是临近资源所在地、低成本加工组装地、市场区;后者则主要是解决多层次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专才的就业需求,就业场所大多建立在中心城区、子城市体系、周边城市的专业化分工的服务体系。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指为制造或生产活动提供中间增值的服务环节,如研发创新设计、物流运输仓储、金融保险投资、信息咨询专业服务等。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无疑将能够创造多层次、大容量、关联强的新就业机会。在过去,生产性服务环节过去大多是内化于制造企业的产品增值链生产体系之中,目前越来越多地剥离为专业化的服务第三方。其基地和人才主要集聚在中心城市,触角和网络则扩散到整个连绵城市带和产业集聚区。 

  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深化会带动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出更多高中低就业新岗位。尤其是通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注重吸引跨国公司、中央企业及大型民营企业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培训中心、销售中心及物流配送中心,可以更多吸引全球化人才集聚在不同城市和区域内,形成结构深化的人才动力。 

  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域拓展会创造更多新就业机会:1)通过大力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标准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2)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3)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4)发展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拓展和规范法律咨询、资产管理、工程咨询、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这种领域拓展将为人力资本增值和提升创造出广阔的新天地。 

  为了满足各种层次人力资源的就业需求,要积极促进传统商贸、餐饮、旅游等行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传统服务企业由依靠模仿创新转向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的商贸服务模式,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商贸、餐饮、旅游等行业的传统业态,提升传统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如大力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品牌代理、仓储式销售、社区便利店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促使传统服务业也能够创造出更多吸引全球化人才的工作岗位。同时,在教育培训、卫生保健、绿色生活品质及社区服务、文化创意、通讯及计算机信息、科技、工程咨询、财富管理、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部门,也能够创造出更多新就业岗位,为人才提供增值机遇。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