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 聚焦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会议
政府声音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坚
本次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突出特点是体现了对重点项目的综合性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充分体现现有优惠政策的叠加和聚焦。上海现有的财税、规划、土地、人才、科技方面的鼓励支持政策,将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化进行叠加和聚焦。对9个重点领域的项目实施主体和配套单位重点倾斜,优先支持,积极试点。二、设计出台更具针对性、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各有关部门将密切协作,陆续设计出台更具针对性、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100亿的专项资金。拿出100亿元的地方财力,设立10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放大资金带动效应,引导企业资金、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形成多元的投融资渠道。
上海将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金融资本为支撑、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为补充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重在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积极对接高新技术产业化,放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支持效应。二是加强银企对接,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高新技术产业化优质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工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将在三年内投入1000亿元信贷资金用于支持本市重点产业发展。三是推动保险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保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对接,推动落实首台业绩保险服务,为首台业绩的突破提供低保费、高比例的保险服务,降低首台业绩的风险。四是创造条件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的承担主体单位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以及上市融资;鼓励风险投资、私人股权投资等机构,加大投资力度。
专家声音为“两个中心”建设打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教授陈宪
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上海将现阶段自身发展置于中国经济、全球经济后,必然会得出的结论。上海承担着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重任,先进重大装备、民用航空制造业、新材料和电子信息制造业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发展的产业领域。全球金融危机将催生新技术革命。从供给和需求结合的角度,绿色能源技术成为最有可能形成这场革命的领域,因此,上海要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与绿色能源技术有关的产业。在服务经济形态中,产业融合是基本的特征性事实。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共同构成产业融合的平台,是仍然有着巨大成长空间的产业领域。至于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都是当代高新技术密集的部门,也都有可能形成新技术革命,而且,就全国而言,上海在这些领域已经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上海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共同抓手,是上海转变发展方式的题中应有之义,将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提供前提和基础。对于21世纪的上海来说,在9个重点领域,集聚创新资源,突出技术进步,攻克关键瓶颈,夯实产业化基础,其意义是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的。
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最需要的是足够的活力和动力。为此,深化改革,以改善我们的环境,使之有利于活力和动力的迸发,是全社会都要为之努力的。其间,最重要的主体是企业家和政府领导人。他们的战略眼光、制度创新和有效执行,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成功要素。
企业声音牢牢掌握企业发展主动权
上海电气董事长徐建国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上海电气作为全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之一,是在服从和服务国家战略中发展起来的。在上海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战略格局中,我们承担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重大装备两大领域。我们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战略导向,聚焦新能源、重大装备,坚持技术创新、市场导向,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经过五十多年产业积累、三十年改革开放,上海电气在新能源和重大装备领域,目前处于三种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种,以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火电设备为代表,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已经具备再创新能力,下一步目标是提升能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二种,以大型锻件为代表,已经形成了一定技术能力,但是难以从国际上进一步获得技术来源;下一步目标是立足自主创新,实现瓶颈突破。第三种,处于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阶段,能不能抓住市场机遇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下一步目标是解决技术来源,加快发展步伐。
根据集团实际,上海电气将立足自主创新,扩大国际合作。一要发展高效清洁能源装备,在火电设备制造能力位居世界第一的基础上,推出系列创新产品,保持“国内第一、国际先进”的技术地位;通过发展电厂工程产业,承接国际产能转移,提升国际竞争力。二是发展新能源产业。以核电、风电为重点,发展新能源,培育新优势。核电保持全国综合制造能力最强的优势地位;风电快速发展,两年内进入国内“第一方阵”。三是发展工业装备。电梯、压缩机产业保持“国内第一、国际领先”水平;船用曲轴、飞机零部件等高端工业装备推进集成创新,形成技术优势;轨道交通车辆通过战略合作,抓住市场机遇;印刷机械产业实施国际购并,实现超常规发展。
“工业之花”将在上海盛开
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史坚忠上海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大会是一次动员上海地区各方面力量,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促进上海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会议。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对于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大型客机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技术扩散率高达60%以上,能够拉动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被誉为“工业之花”。大型飞机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16个重大专项之一落户上海,对于带动上海地区航空产业发展,打造航空产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商飞公司作为承担发展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结合上海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基本确立了在上海地区“总部基地三大中心”总体建设规划方案,即建设公司总部基地、飞机设计研发中心、飞机总装制造中心、飞机客服服务中心。同时,攻坚克难,创优提速,不断推进大型客机和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的型号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在我国低速空气动力学研究领域难度很大的试验技术———涡轮风扇动力模拟试验技术已经获得成功,我国也是继美国、欧盟之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
中国商飞公司决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挥上海市的地域优势和高新技术的优势,围绕产业链建设和工业体系建设开展调研,探索形成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民机产业结构机体。通过发挥大型客机项目的集成和带动性作用,形成民用飞机设计集成、总装制造、客户服务、航空运营、金融租赁、维修改装、转包生产等较为完善的业务链和产业链,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民机产业发展的强大民用航空产业体系,带动产业升级,促进技术进步,携手推进上海航空产业基地建设。
聚焦九大重点领域
(一)新能源。包括核电、风电、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太阳能光伏等四个产业方向。核电方面实现成套能力,突破关键瓶颈,扩大市场份额,保持国内领先;风电方面坚持市场导向,推进自主创新,实现2MW风机系列化和3.6MW海上风机产业化;IGCC方面重点落实示范工程,实现装备突破,在国内率先形成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太阳能光伏方面将聚焦薄膜电池、关键设备和晶硅电池,形成产业规模,技术保持国内领先。
(二)民用航空制造业。包括大型客机、商用发动机、支线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等四个产业方向。
至2012年,形成产业规模200亿元。大型客机在2012年建成总装基地,完成研发中心一期建设;商用发动机在2012年前完成研发中心建设,启动商用发动机装试基地建设;支线飞机在2012年前形成年产30架的总装能力;航空电子系统在2012年前完成航空电子研发中心建设,以及机内外照明系统、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的部分适航验证、转包生产。
(三)先进重大装备。先期启动火电、输配电、轨道交通、大型铸锻件等四个产业方向。
到2012年,产值规模达到1200亿元。火电按照“优化发展火电”的方针,形成系列化、自主化、高端化,做强EPC业务;输配电突破特高压瓶颈环节,加快中、高压系列高端化发展,培育柔性输配电系统、数字化变电站等新的增长点;轨道交通以车辆为核心,实现车体和转向架等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的战略突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大型铸锻件重点突破工艺、材料和制造制约,攻克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制造能力。
(四)生物医药。到2012年,产值达到850亿元,服务外包收入达到150亿元,医药商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在高端化学原料药制造领域取得突破,加快开发中药及天然提取物,重点突破生物诊断试剂、疫苗及抗体类药物的产业化,着力发展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
(五)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移动通信和新型显示等三个产业方向。集成电路领域,到2012年,本市集成电路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800亿元。新型显示领域将重点建设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力争到2012年新型显示产业的规模达到500亿元人民币。
(六)新能源汽车。划分为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两个主攻方向。主要是加快推进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客车产业化,提升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及其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配套能力,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汽车电子系统集成能力。到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
(七)海洋工程装备。包括大型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勘探调查船和海洋工程辅助船系列、海洋工程关键配套设备系统、港口装卸运输设备。到2012年,完成88亿元总投资,形成300亿元产业规模,使上海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总成总包基地,形成国际竞争能力。
(八)新材料。重点发展特种钢、高分子材料、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四个方面。力争到2012年,实现新材料领域工业总产值比2008年翻一番,达到1600亿元。
(九)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一是软件,二是数字内容,三是信息传输服务。力争到2012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达到3400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5%,从业人员超过35万。
产业化重点项目分布
■新能源。第一批拟推进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关键生产设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临港、闵行浦江和紫竹等区域。
■民用航空制造业。第一批拟推进的大型客机总装和研发基地、商用飞机发动机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机场南端、张江、大场、闵行紫竹等区域。
■先进重大装备。第一批拟推进的百万千瓦等级核电关键设备及部件产业化、大容量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系列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闵行重工基地、临港、松江等区域。
■生物医药。第一批拟推进的精密医疗机械和检测系统仪器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张江、周浦和康桥及奉贤星火、徐汇枫林等区域。
■电子信息制造业。第一批拟推进的4.5代OLED中试线建设、数字电视芯片套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张江、闵行莘庄、徐汇漕河泾等区域。
■新能源汽车。第一批拟推进的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客车和动力系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临港、浦东金桥、嘉定汽车城、金山等区域。
■海洋工程装备。第一批拟推进的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重点,主要集聚在长兴岛、临港等区域。
■新材料。第一批拟推进的15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建设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金山石化、奉贤星火、宝山等区域。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第一批拟推进的基础软件产品研发、TD-SCDMA增强技术基带芯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金桥及张江、徐汇漕河泾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