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从投资推动型发展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迈进——“上海制造”展开未来之翼
“上海制造”顺应时代,不断谋变。
上世纪70、80年代,从缝纫机、电视机、自行车到手表、钢笔,“上海制造”是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日用品代名词;上世纪90年代起,汽车、电子信息、成套装备、船舶、钢铁和石化产业的振兴,让“上海制造”昂首走上重化工业之路;本世纪初以来,“上海制造”在自主创新和信息技术带动下,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然而,随着国内外竞争加剧,各类资源要素紧缺,“上海制造”也遇到了资本驱动力减弱、产业能级提升不足、结构调整力度有限等问题。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谋求长远发展,“上海制造”必须加快从投资推动型发展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迈进,才能占领新的发展制高点。
昨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大会,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总产值达到11000亿元以上,比2008年增加4500亿元。未来几年中,上海将聚焦九大重点领域,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制造业升级,让“上海制造”插上高新技术的双翼,振翅高飞。
高新技术产业九大重点领域有哪些?“上海制造”如何再创辉煌?本报记者将为您细细解读。
1、新能源:大风车威力无穷
有没有想过,将来中国东海岸的大片滩涂上,将竖起一排排上海制造的“超大风车”,它们直径达到120米,迎风转动,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每一台风车,功率在3兆瓦以上,仅一个叶片就有56米长,重达17吨。
大型风电设备是新能源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按照《实施意见》对于新能源领域的规划,到2012年,上海包括风电、太阳能、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在内的产值规模将达到500亿元。
新能源在全球市场目前风起潮涌,被认为是在信息技术革命之后最有可能催生新一轮革命的技术,而我国也正在制定新能源产业调整规划。预计到2020年,在新能源领域将投资3万亿元。作为本次高新技术产业化率先突破的重点,《实施意见》明确,风电方面坚持市场导向,实现2MW风机系列化和3.6MW海上风机产业化;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方面重点落实示范工程,实现装备突破,在国内率先形成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太阳能光伏方面将聚焦薄膜电池、关键设备和晶硅电池,形成产业规模,技术保持国内领先。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关键生产设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闵行等区域。
2、民用航空制造:大飞机展翅翱翔
ARJ—21首飞时的兴奋和激动尚在眼前,更大规模的民用航空制造业版图已经在上海的浦东、张江、大场、闵行紫竹园区等多处徐徐展开,它们不仅将成为ARJ—21的批量产地,更在未来几年中成为中国大飞机制造的摇篮。可以载客150座的大型客机,将在浦东的总装和试飞基地冲上云霄。
服务好大飞机项目,将带动民用航空制造的长远发展,并形成未来上海的支柱产业。按照《实施意见》,第一步是至2012年,上海民用航空制造形成产业规模200亿元。其中,大型客机建成总装基地,完成研发中心一期建设;商用发动机完成研发中心建设,启动商用发动机装试基地建设;支线飞机形成年产30架的总装能力;航空电子系统完成航空电子研发中心建设,以及机内外照明系统、分布式智能配电系统的部分适航验证、转包生产。第二步是至2025年,上海民用航空制造业将形成产业规模2000亿元。其中,大型客机在浦东机场南端形成180架份的总装试飞能力。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大型客机总装和研发基地、商用飞机发动机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闵行、宝山等区域。
3、先进重大装备:“工作母机”再升级
发电机组、自动控制系统、地铁列车、大型锻件等等,这些“大个头”的重大装备,一直是工业产品领域的翘楚,也有国民经济“工作母机”之称。上海原本就是全国重大装备产业的制造中心之一,从当年的万吨水压机到秦山核电设备等都是在上海诞生的。《实施意见》颁布后,将进一步促进上海重大装备加快创新,向大功率、高能效、规模化等方面发展。
按照《实施意见》,到2012年,上海先进重大装备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其中火电形成系列化、自主化、高端化,做强EPC业务,带动极端制造能力和自动化仪控水平的提升;输配电突破特高压瓶颈环节,加快中、高压系列高端化发展,培育柔性输配电系统、数字化变电站等新的增长点;轨道交通以车辆为核心,实现车体和转向架等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的战略突破;大型铸锻件重点突破工艺、材料和制造制约,攻克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形成国际一流的大型铸锻件自主制造能力。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百万千瓦等级核电关键设备及部件产业化,大容量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系列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闵行、松江等区域。
4、生物医药:瞄准解决“基本配置”
眼下正在全球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令普通民众再次意识到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疫苗以及抗体类药物的重要性。其实,除了流感病毒,这些是很多种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配置”。实现检测更快速更准确、成本更低廉,是所有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的目标,因此,这一领域的重点突破,将成为今后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同样,对付现代疾病,古老的中药常有出其不意的疗效。如何将中国特有的中医药发扬光大,使之既融入现代医疗理论,又保留自身特色,也是今后几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关注的领域。
根据《实施意见》,到2012年,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的总产值将达到850亿元,服务外包收入达到150亿元,医药商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高端化学原料药制造领域要取得突破,加快开发中药及天然提取物,重点突破生物诊断试剂、疫苗及抗体类药物的产业化,着力发展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精密医疗器械和检测系统仪器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徐汇、奉贤等区域。
5、电子信息制造业:布局12英寸芯片
电子信息制造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聚焦在集成电路芯片和平板显示器材上。根据《实施意见》,到2012年,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产业规模将达1500亿元。
在晶体硅的圆片上“刻制”集成电路,目前这种晶圆的主流直径大约是8英寸,而显示集成电路“细密”程度的主流“线宽”仍是90纳米。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将重点推进直径12英寸、线宽65纳米以下的芯片生产线建设,这也是国际集成电路产业的趋势。这种技术的升级换代,将对实现新一代移动通信(3G)、数字电视、平板显示、汽车电子等芯片的国产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领域专家何积丰院士认为,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不单与汽车行业相关,也与电子、芯片、软件业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化带动的不只是一个行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的核心问题就是行业之间如何整合。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4.5代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中试线建设、数字电视芯片套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徐汇、闵行等区域。
6、新能源汽车:不喝油的车进家庭
或许,两三年之后,你不用再为轿车的高油耗而烦心。那些拥有“两个心脏”的混合动力汽车,节油的效果可以达到20%、30%,甚至于50%,国际油价上蹿下跳时,你一点也不心慌。或许,再过5年,你所驾驶的汽车,能够用家用220V插头充电。白天开车,晚上充电,会成为不少有车一族新的生活方式。这些目标,都是《实施意见》中对于上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
《实施意见》明确,到2012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达到900亿元,重点是加快推进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客车产业化,提升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及其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配套能力,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汽车电子系统集成能力。据了解,上汽集团将在明年推出节油20%的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而到2012年,推出节油效果达到50%的强混轿车。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客车和动力系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嘉定、金山等区域。
7、海洋工程装备:勇敢向大海淘金
辽阔的海洋,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另一个“蓝海”。从海洋石油探测、围海工程到滩涂开发、海底采矿,这些崭新的海洋经济领域,不仅承继着人类探索海洋的梦想,而且将带来强大的经济推动力。海洋工程装备,将成为探索海洋的“金刚钻”。
按照《实施意见》,到2012年,上海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上海将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总成总包基地,形成国际竞争能力。在大型海洋油气开发装备方面,重点完成浮式生产储油轮、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深水钻井船的实体建造,实现首套业绩,形成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和工程总承包能力。在勘探调查船和海洋工程辅助船系列方面,重点完成铺管船、物探船、海上浮吊等船型的设计和批量建造,强化产业化市场能力。在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配套设备系统方面,重点完成动力定位系统、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大型海洋平台电站系统、油气钻采生产设备等关键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在港口装卸运输设备方面,支持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提升港口装卸运输设备的能级和水平,实现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相适应的产业化能力。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浦东、长兴岛等区域。
8、新材料:改变“非进口不行”
材料是制造业的物质基础,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可以重新结构各项工程乃至各种产品。多年来,我们经常听到某个核心部件材料“非进口不行”的故事,大到飞机、小到一根手术缝合线,在基础建设领域,此类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此次,《实施意见》将新材料纳入九大重点产业领域,正是上海意欲摆脱对进口材料过度依赖的一种探索。
根据《实施意见》,到2012年,全市新材料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重点推进的领域有高性能碳纤维、耐高温纤维、高温合金、钛合金、环保节能材料等,每一个项目都将带来一轮产业革命。就拿耐高温纤维来说,目前全球年供应量只有数万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种军用、民用防护服。在灭火、炼钢等需要高温操作的环境中,它也有用武之地。由于长期以来此类纤维材料一直被国外技术垄断,价格十分昂贵,制约了我国相关下游产业发展。目前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以及相关研究院所已启动研发工作。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15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建设等重点项目,主要集聚在金山、奉贤、宝山等区域。
9、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围绕3G做文章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上海“第一支柱产业”信息产业中的“服务业”板块,所占全部信息产业的比重近年来与日俱增,并保持着年均50%左右的高速增长。然而,上海软件业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信息领域专家何积丰院士表示,如在网络上使用的软件,淘宝网买买小东西还行,上网炒股就不太放心了,这说明现有软件产品的质量还不够可靠。“我们基础软件比较薄弱,从高端到低端,软件缺位还很多。”
根据《实施意见》,到2012年,这一产业的规模可达3600亿元,接近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总产值的30%,非常“吃重”。重点将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和大型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并加快发展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3G标准TD—SCDMA,以及被称为“后3G”的TD—LTE移动通信技术,推进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互动娱乐、金融服务、在线视听等数字内容服务业。
2009年第一批拟推进的重点项目是基础软件产品研发、TD—SCDMA增强技术“基带芯片”产业化,主要集聚于浦东、徐汇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