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惠城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末,全惠城区共有第三产业法人单位4234个,就业人员113541人,主营业务收入249.37亿元,资产合计451.79亿元。第三产业个体户30576户,就业人员74971人,主营业务收入79.40亿元。经过多方评估论证,认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能够基本准确地反映惠城区第三产业的基本单位实际情况。下面将对惠城区第三产业单位的基本现状、行业结构进行浅析,最后提出对服务业面临发展良机的一些对策。
一、第三产业的基本现状、行业结构。
惠城区第三产业法人单位4234个,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8个,占3.26%,房地产业510个,占12.04%;批发零售业1224个,占28.91%;住宿和餐饮业130个,占3.07%;其他第三产业2232个,占52.72%(其中行政事业及其他1398个)。个体户30576户,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7户,占0.22%;房地产业38个,占0.12%;批发零售业22272个,占72.84%;住宿和餐饮业2790户,占9.13%;其他第三产业个体户5409户,占17.69%。
要实现惠城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应继续深化各项行业改革,加快集体、股份合作、联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内资企业的经济转变经营机制。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鼓励各种私营和联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就业容量。各级政府应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内引、外联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更多的外资,增加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的比重,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引导外资投向,使其投资结构和地区分布趋向合理,充分发挥它们在解决就业、增创产值等方面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总体数3.26%,而就业人员、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合计占总体的7.78%、2.90%、7.25%。平均单位的就业人数64人、主营业务收入525万元、资产合计为2372万元。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中,交通运输业分别占88.4%、75.0%、93.7%、93.8%和100%,仓储业占6.5%、3.3%、5.6%、5.8%,利润总额为亏损,邮政业占5.1%、21.7%、0.7%、0.4%,利润总额为亏损。个体户占全区第三产业个体总数0.22%,就业人员点0.37%,主营业务收入占0.31%。
二是房地产业占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总体数12.04%,而就业人员、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合计占总体的8.81%、10.22%和32.15%。平均每单位就业人员20人、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资产合计为2848万元。在房地产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中,房地产开发分别占40.0%、35.7%、71.65%和87.64%,利润总额亏损0.50亿元;物业管理业占29.6%、41.7%、8.18%和7.02%,利润总额盈利0.08亿元;中介服务业占5.7%、1.7%、0.11%和0.43%,利润总额亏损0.01亿元;其它房地产占24.7%、20.9%、20.06%和4.90%,利润总额亏损0.59亿元。个体户占全区第三产业个体总数的0.12%,就业人员占0.18%,主营业务收入占0.05%。
三是批发零售业占第三产法人单位的总体数28.91%、而就业人员、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合计占总体的16.39%、65%和16.52%,平均每单位人数15人、主营业务收入1324万元、资产合计610万元。在批发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中,批发业分别占37.66%、42.84%、59.51%、70.87%和32.69%,零售业占62.34%、57.16%、40.49%、29.13和67.31%。个体经营户批发业825户,就业人员2688人,主营业务收入18.35亿元。个体经营户零售业21447户,就业人员40708人,主营业务收入39.62亿元。个体户占全区第三产业个体总数的72.84%,就业人员占57.88%,主营业务收入占73.01%。
四是住宿和餐饮业占第三产业法人单位的总体数3.07%,而就业人员、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合计占总体的6.44%、2.15%、2.79%。平均每单位人数56人、主营业务收入411万元、资产合计为969亿元。在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中,住宿业分别占57.70%、74.32%、92.85%和72.85%,利润总额亏损0.30亿元。餐饮业占42.30%、25.68%、7.15%和27.15%,利润总额亏损0.09亿元。个体经营户住宿业和餐饮业占全区个体总数的9.13%,就业人员17.14%,主营业务收入占13.77%。
五是其他第三产业占第三产法人单位的总体数52.72%,而就业人员、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合计占总体的60.58%、19.73%和41.29%。全区共有从事其他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2232个,就业人员68781人,其中:企业法人单位834个,就业人员25922人,行政事业其他单位的法人单位1398个,就业人员42859人。主营业务收入49.20亿元,资产合计186.57亿元,利润总额4.64亿元;个体经营户有5409户,就业人员18316人。
二、惠城区第三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是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化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契机。首先,惠城区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发展服务的强大动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发生着结构性变化,逐渐由商品性消费为主转变为非商品性消费比例的扩大,由生存型消费转变为享受型、发展型消费。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884元,比上年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78元,比上年增长9.2%。在主要消费项目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文教三项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旅游消费热已在居民家庭中兴起,尤其是住房,汽车的消费,带动了众多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因此消费层次提升与消费结构转换必将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其间蕴含着服务业的发展机遇。其次,惠城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强是对服务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因为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由此增大对现代消费的需求总量,城市规模扩大,提升对生产和消费的服务业的增长空间,公司总部由城市集中,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系统和网络。
二是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拓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伴随制造技术的进步和产品档次的提高,物质消耗在生产环节中的消耗越来越小;而深加工、精加工以相应的设计,运输包装,储存,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将增多,产品的附加值也将随主体现在这扩展的环节上,这些扩展的环节会使原有内置于制造业产业链中的服务活动通过专业的需求体系。制造业企业集群的出现,又会使实物产品生产过程中相关的辅助劳动的独立化更加明显,外包服务渐减趋势。因此,为制造过程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会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机遇。
三是入世带来外资服务业引进的新格局。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工作原则,服务业会由于政策、市场壁垒的减少,市场的开放度将大为提高,在市场准入、开放条件、行业限制上有所放宽,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咨询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及其它工程服务将逐步进入中国服务业务市场。服务业的跨国资本流动,不同于制造业可以把技术、销售、生产环节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和成本最低原则异地分设,即把营销、研发环节等价值链的高附加值部分留在本国,而把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移到资本输入国,由于服务业所有业务的开展需要直接通过客户来实现,因此服务业项目必须是集技术核心、管理经营、服务内涵为一体的整体引进,同时还要根据消费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创新,服务业的跨国流动会比制造业产生更明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多方入手,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惠城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空间,惠城区要紧紧抓住二十一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姿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惠城区服务业发展。
首选要以制定“十一五”计划为契机,科学规划惠城区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近期的“两代”会议上和惠城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惠城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5:50.9:44.6,而“十五”期末是7.5:55.0:37.5,第三产业到2010年达到45%左右,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居全市前列。
其次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当前区委、区政府已确定“十大产业”为今后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分别是已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商贸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等五大优势产业,以及信息服务业、科教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五大”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发展趋势的新兴服务产业。最后要改组改造传统服务,拓展服务业市场空间,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
---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惠城区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区,目前正着手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惠城制造”向“惠城创造”的新飞跃。但制造业的发展不能牺牲服务业为代价,而应与服务业形成良性的互动。事实上,未来制造业“制造”指的是为用户创造和提供产品的全过程,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制造业,而制造业企业活动的处置又带动服务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高度相关,双向互动。因此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将其放到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协同共生发展,形成整体合力,进而保持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优势。
---消除服务发展的体制障碍,积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发展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改革开放以来,惠城区民营经济在服务业的不少部门和领域依然举步维艰,这种状况与垄断现象直接相关,而几乎所有的垄断行业都集中在服务业领域。服务业要发展,应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化是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打破市场壁垒,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惠城区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更好地吸引资本、技术和管理,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部门,优化服务内部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动”相结合,努力构筑惠城区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入世后,随着国内服务市场的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将日益融合于国际服务市场、因而导致国际、国内服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方面要坚持“引进来”,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惠城区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为外资的流入营造安全、舒适和低交易成本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要坚持“走出去”,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是保持惠城区外贸优势的必然要求,惠城区要利用货物贸易飞速发展的大好机遇。立足服务贸易的发展,以服务贸易的发展来带动货物贸易向高附加值、高竞争力转变,最终实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同发展。
---利用以深圳、东莞、广州为龙头的珠三角地区与辐射效应,坚持良性互动发展。深圳、广州、东莞提出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四个中心”战略,对惠城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有着积极影响。首选要主动接轨深圳、广州、东莞,积极参与珠三角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其次借助深圳、广州、东莞现代服务业优势,用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水平服务,一方面发展惠城区本地的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形成与深圳、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服务业的互补关系;第三要吸引优秀人才来惠城区创业,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吸引人、留住人,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潜能。
---对于服务业中的不同性质的服务行业,应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对于生产者服务,应当优先发展,产业政策的着眼点应是:积极扶持,引进竞争,以产业化为导向,促进市场发育以及扶持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对于消费服务,如旅游、房地产等,它们的特征是与居民生活需求密切联系,进入退出的壁垒相对较低,产业政策的重点应是强调市场调节,政府的功能主要是改进和协调市场管理;对于具有公益性质的服务行业,要改变政府包揽做法,实现“政府主办、政府参与、政府指导”的分层次的供给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除少部分具有特殊性质的公共服务以外的其他公共服务业,促进惠城区服务业健康发展。
[日期:2006-03-22] 来源:惠城区统计局 作者:邓显应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