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二产的三产化问题探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22/2009 15:37:00

  ——"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的必由之路 

  
张国云(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作为制造大省的浙江,对第二产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提升,已是一条绕不过的路。要把二产的三产化作为现实的选择,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互动发展,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的转变
  当今我国经济的高速度与高增长,为什么老百姓没有获取高就业与高收入?这对我们提出了二产的三产化的新问题与新要求。将二产的三产化,这不是笔者的创新,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论断。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自己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而获取经济控制力。许多国际性大城市,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从高度集中的制造业模式向高度集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模式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一个标志性产业。
  所谓"二产的三产化",是要把过去"大而全"、"小而全"运作模式的工业实施专业化分离,把应留在第二产业的留在第二产业,形成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与自主知识产权;把应社会化、专业化运作的全部分离出来,交由不同性质与功能的第三产业来运作,而不是靠牺牲工业,去发展服务业。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福克斯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我们现在正处于'服务经济'之中,即在世界历史上,我们第一次成为这样的国家,在其中一半以上的就业人口,不再从事食品、服装、经济、住房、汽车和其他有形产品的生产"。这一预言,早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实现,从事服务经济的就业人员人数超过一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占了大多数。1997年,美国与西欧一些著名科学家合著了一本叫《四倍跃进》的书,在这本书里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服务经济的核心是'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笔者认为,击中了浙江这个制造大省问题的要害,再次验证了二产的三产化这一命题,对于当前浙江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二产的三产化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产业发展的沿革看。服务业与制造业始终是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服务业的兴起和繁荣建立在制造业发展基础上,同时又支持了制造业发展。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前沿领域,是当代最重要最活跃的产业形态,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越来越突出。推动工业集约发展,取决于科技、信息、金融、商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的支撑和配套水平。可以说,没有现代服务业,就没有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工业。同时,服务业形态的发展与变化,丰富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容。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工程总包、服务外包、动漫产业等新的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深化了产业分工协作,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当前,浙江主要制造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大省,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省,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服务业与制造业结合不够紧密,对产业的支撑能力不强。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服务业既是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方向,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省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从增长方式的发展看。近年来,浙江经济快速增长,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节能减排的形势相当严峻。这种状况的产生,与产业结构总体偏重、重工业发展偏快直接相关。随着浙江经济增长方式以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为主的发展,能源和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浙江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后,浙江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将实现高消耗型向循环节约型转变;在增长动力上,将通过强有力的科技服务实现由投资拉动向创新推动转变;在生态环境上,通过公共服务推进污染型向保护型转变。服务业作为以人的智力、体力等非物质投入为主,能源、原材料等物质投入较少,与制造业相比,资源消耗较低、污染排放较少。同时,科技、环保等服务业的发展,还能够通过提供有关专业服务,促进其他产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必须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从专业分工的深化看。随着工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业的支撑,第一、二产业的升级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在工业化中后期,随着社会专业化与协作化程度的深化,一些部门加快从原来工业体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性行业,如专业信息咨询业、管理服务、通信服务、技术鉴定服务等,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也表明: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达到45%时,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提高、产业链条延长,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有一个明显的增长。而且,这些服务行业形成单独的产业后,在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得以快速提高,其结果必然促进生产和生活领域中自我服务向社会服务的大量转移,从而进一步推进服务产业化的发展。目前浙江所处的这一经济发展阶段,与制造业相对应的研发、设计、金融、信息、培训、物流、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生产性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浙江目前产业间的前向和后向关联度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以工业化为依托、建立在工业转轨变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上的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获得持久的活力和动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经营的难度和风险加大,产前服务(如研究开发服务、设计、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服务等)、产后服务(如广告服务、营销服务、包装服务、运输服务等)将需求强劲、发展迅速。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而且还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
  从国际产业的转移看。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国际产业转移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服务外包和服务业跨国投资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承接服务外包和吸引服务业FDI 也成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载体。在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中,以软件开发、IT 技术支持、数据录入、财务结算、人力资源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服务外包迅猛发展。从市场结构来看,全球服务外包业务正逐渐从最基础的技术层面的外包业务转向高层次的服务流程外包业务,发包商逐渐倾向于将ITO(IT 开发外包)和BPO(商务流程外包)业务捆绑,以满足企业自身技术和业务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跨国公司在加速向我国制造业领域进行扩张转移的同时,已经启动向我国现代服务业领域进入的步伐,国际产业和资本正加速向我国的服务领域流动。当前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和FDI 为寻求服务业发展机会的国家提供了机会,但是,对服务业基础相对较弱并且以吸收加工制造业FDI 为主的浙江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务之急,应在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中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尽快提升浙江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二产的三产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性服务
  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理论界有不同的定义。一种比较通行的认识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企业生产进行的保障性服务,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生产性服务业通常包括金融业、保险业、现代物流业、技术研究开发、法律服务、会展服务、广告服务、管理咨询、教育培训、电讯与信息技术服务、房地产业、工程设计与维修等。生产性服务的特征是被企业用作生产商品或提供其他服务的生产过程的投入,是纯粹为企业生产而提供的中介服务,其消费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产品,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有效服务。从企业微观生产需要的服务流程看,生产性服务业上游主要包括企业项目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市场分析与策划等;生产性服务业中游主要包括质量监控、设备租赁、后勤供应、会计服务、法律服务、电讯与信息技术服务、工程设计与维修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下游主要包括广告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营销、人事管理及职业教育培训等。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摆脱旧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国际化竞争力,推动"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迈进;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降低制造业交易成本。按照现代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两部分。消除交易成本上升的基本出路就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法律服务、会计服务、代理咨询、广告服务、技术中介服务等。
  --为制造业提供急需的智力服务。现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在制造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而它们进入生产过程是通过厂商使用进行的。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资本运作和融资服务、保险服务、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工程技术服务、产品市场推广、品牌推广、法律咨询、会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咨询等智力服务进入企业生产过程,加快了现代企业生产的专业化,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为制造业提供了急需的劳动力。制造业企业需要大量职业工作人员,职业教育培训为现代企业提供了急需的技术熟练工人。职业培训还能为现代企业培训专业的高级工人,如企业的会计员和会计师培训、企业营销员和营销师培训、企业现代物流员和物流师培训、企业报关员培训等。
  三、二产的三产化是产业互动融合的具体表现
  服务业领域宽,行业多,按照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全部20个门类中,服务业占15个门类;98大类产业,服务业包含47大类。而且服务业各大类别之间差异很大,属性不同。在这里,生产性服务业则是为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提供服务的,它的规模和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经济发展速度和竞争力。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直接或间接为生产活动提供各种中间服务的行业,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它是产业互动和融合的关键环节。具体表现是:
  --关联性。即与制造业关系密切,是产业分工深化的结果。无论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都是伴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发展起来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它与制造业的关系极为密切,有些服务业就是逐步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本来就属于制造业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与制造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带动许多部门的发展。
  --知识性。即知识和技术密集度较高,是高新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推动者,创新能力较强。与一般消费服务相比,生产服务业不属于最终消费,而是一种中间投入,这些部门大多是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对象,其产出中的知识和技术含量相应比较高。与餐饮、理发、洗衣等小型传统服务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对知识要求是相当高的。如邮政、电信、运输、航空、咨询、工程顾问、律师、会计师等行业,不仅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需要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投入。越是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越需要知识和人力资本投入生产服务过程中。
  --中间性。即以企业为客户对象,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对生产依附性强。生产服务业是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服务的服务性产业。这些现代的专业性服务借助于生产过程、物质资本、各类优秀的技术和服务人员,为生产过程提供复杂的配套服务。在此过程中,服务业必须依赖生产过程。
  --增值性。即通过服务产品的提供,提高其它产业的产品价值或运行效率。如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快了信息数据的处理、传输,企业之间交换信息的时效性、安全性逐步提高,这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平台就搭建起来了。服务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相结合来增强服务的效果、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已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趋势。
  四、二产的三产化的政策取向
  综上所述,作为制造大省的浙江,对第二产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提升,已是一条绕不过的路。所以,笔者要大声疾呼,要把二产的三产化作为现实的选择,抓住浙江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机遇,适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互动发展,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的转变。
加强对二产的三产化认识,提高抓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长期来,各级领导和部门对抓工业发展驾轻就熟,积累了许多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但对转向抓服务业,特别是对生产性服务业感到很生疏,没有抓手。事实上,完全套用传统抓工业的思路抓服务业已不行,用过去发展工业的观点看服务业也不行。为此,一方面要尽快确定二产的三产化新思维,目前浙江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将逐步失去竞争力,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已愈来愈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利润空间也不断萎缩。另一方面,切实提高各级领导抓服务业发展问题上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对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承接能力,并将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过程,转变为加快浙江服务业观念更新、业态更新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
  实现专业化发展,鼓励制造业的服务环节从企业剥离。通过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实际上,就是制造业企业将一系列以前由内部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活动进行垂直分解,实施外部化,将研发、设计、内部运输、采购等活动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企业将内部的非核心的服务性经济活动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来做,不仅能使制造企业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推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加快从市场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附加值。
  发挥比较优势,确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要优先发展物流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金融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包括专业化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业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通过发展服务业,现实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人尽其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鼓励生产性服务业走向连锁化、联盟化和集成化,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带动下的群体性发展。要按照集聚发展、强化辐射的要求,考虑城市建设、交通、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分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的功能区域,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区域性集聚。支持有条件的沿海中心城市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成为世界级的生产性服务集聚中心,提升浙江服务业和整体产业的国际地位。如依托长三角的经济优势,建立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成为我国的金融、物流、航运中心,带动与之密切相关的行业迅速发展,并吸引国际优良资产注入,成长为活跃的生产性服务性中心。
  加快体制改革,努力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环境。激活市场主体,加快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和支持在服务领域创业创新;放宽市场准入,消除部门、行业的进入壁垒,降低金融、电信、民航、铁路等行业非公资本进入的前置准入条件;改变服务业在土地、电力价格等方面与工业的不平等待遇。加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在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的引导性投入具有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它代表了政府的指向。不能因为市场化而排斥政府引导性投入。要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内安排资金,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加大政府对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力度,不断扩大规模,以此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8-07-10)
  来源: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