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实现物流再造是提高传统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15/2009 17:16:00

  摘要:发达国家企业实践证明,进行物流再造,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能使企业物流速度加快,成本降低,利润增加。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降底生产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空间已非常小,要想提升竞争力,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而作为与商流、信息流并列的物流,正是“第三利润源泉”。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认识物流管理的重大意义,认真分析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把进行物流再造、加强物流管理放在战略位置上来,对物流组织、程序、制度、设施进行重组和加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销售效益充分提高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运输、仓储、保管等物流活动正逐步提升为现代化的物流产业。现代物流业就是把生产、流通、消费有机地连接起来,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以最快速度、最佳时间、最优组合完成商品生产和流通,最大限度地节省流通费用。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已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利润源泉。因此,进行物流再造、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提升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了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一、现代物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于2002年1月初推出最新物流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上个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多把追求利润的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以降低物资资源消耗为“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然而,生产领域的这两个“利润源泉”,都要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和生产工艺日趋程序化、规范化的新情况下,技术趋同性的增强使这两个“利润源泉”基本无“泉”可挖。进入80年代,面对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人们开始把探寻利润的目光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且惊奇地发现创造物流价值的成本相当高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浪费十分突出。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制度创新等的发展,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就自然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新焦点,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企业竞争的成功只能通过成本优势或价值优势来取得,一个既无成本优势又无价值优势的企业只能属于前途渺茫的企业,必将走向衰亡。现代物流则最终使企业拥有这两个优势。世界500 强企业无一不具有一流的物流能力。著名家电企业海尔集团已充分认识到物流对企业生存的决定性作用,于1999年9月特别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着力进行海尔集团的物流重组和物流改革,并把物流能力定位为海尔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附加值服务的战略目标。加强企业物流管理工作,是企业扭亏增盈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降低成本、完善服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与竞争能力的长远大计,特别是面临2 l世纪全球范围的激烈竞争环境,迫切需要加强中国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
1、现代物流管理可以整合企业物流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现代物流管理能提高生产率的根源在于对现有企业物流业务流程的创新。传统的管理以职能部门为基础,各部门之间由于利益关系、职能矛盾、信息分散等原因而产生冲突是不争的事实,结果造成企业的内耗、重复工作等现象。现代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则把各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这就必将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管理成本,大大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同时,在共同目标的前提下,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获利、相互成长,增加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现在许多大公司接受物流观念后,重组结构,设立物流部,协调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实现管理资源的集成,获得了新的竞争优势。在我国直接生产成本只占企业总成本中的10%,而物流成本为总成本的40%;从加工的时间上看,加工和制造时间只是总时间的10%,而物流时间则几乎占90%。降低生产成本10%只降低了总成本的1%,而降低物流成本10%则可获总成本的4%改进。因此,向生产要成本、要利润的空间有限,我们要在物流管理上下手,通过卓越的物流效率,创造企业的成本优势,增加企业市场份额和提高企业利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物流被称为“第三利润的源泉”。
2、 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优化供应链的价值创造过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能相对于其他企业为顾客创造出的价值,这种价值是通过成本或价值的差异来表现的。成本优势是以低成本经营(高生产率)来获得与竞争对手不同的顾客价值。对顾客而言,价值可以是低价格,也可以是与众不同的服务。价值优势可以形成与竞争对手的价值差异化能力。一个拥有卓越物流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获得竞争优势。一个物流管理技术娴熟的企业,如果在存货的可得性、递送的及时性和交付的一贯性等方面领先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就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供应商和理想的业务伙伴。成本和价值领先具有成本和特异价值的优势。这个竞争优势地位是最吸引人的。现代物流管理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同时提高企业的成本优势和价值优势,同时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Internet的兴起,一直扮演辅助角色的物流管理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的计算机公司Dell提供了有效运用物流管理,创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功案例。Dell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订单信息流驱动的物流管理能力。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整合能力。这种整合,一方面是市场机制与企业机制的整合,一方面是产品功能与市场需求的整合。物流带给海尔的是“三个零”(服务零距离、质量零距离、零营运成本)目标,但最重要的是可以使海尔一只手抓住用户的需求,另一只手抓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供应链,把这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从而在市场上可以获得用户忠诚度,这就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使企业真正围绕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理想的”服务
现代物流挑战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生产决定消费。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和物流市场的实践已表明,消费决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终点,零售业也决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终端行业,零售业已成为再生产的先导产业,消费不是简单地反作用于生产,而是调节生产。在买方市场日益发展的情况下,需求的多层次性、个性化使消费和生产互动。厂商要使顾客满意,不仅要提供个性化产品,而且要提高物流速度,缩短流程,这些都必须依靠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的资源、技术、生产及销售分布于全球市场,因而也必然要求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化、信息化,这正是现代物流最根本的特征,也是整个物流管理业务的神经系统。物流管理通过Internet/lntranet的支撑,使企业能够实时获取并处理各种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从而提高整个企业客户需求快速有效的反应能力,实现即时采购、即时制造、即时出售、即时供应。也就是说,通过优化组合,使需求信息获取与随后作出的反应尽量接近最终客户,将客户需求的提前期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获取市场竞争的时间与空间优势,创造企业利润。
二、我国企业物流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物流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其物流模式计划性强、劳动密集程度大、管理粗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国际物流的现代化发展促使我国企业物流必须同步化,于是出现了停滞、低效、高耗的传统企业物流管理与高柔性、低成本的现代化企业生产和管理之间的矛盾。由于急功近利,盲目扩大,不愿意对传统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进行现代化改造,其结果又导致了企业发展速度的减慢,竞争力底下。研究表明,企业物流的开支已成为企业利润流失的一个“黑洞”。在英国,各种物流开支平均占货价总额的l4.8%:在美国,各种商品的物流费用百分比最低占l 0%,最高可达3 2%。但在我国,物流费用所占比例则更高,如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一般商品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的50%—60%以上,而水果、食品等商品则高达70%。我国一家知名的家电企业,分设8个事业部负责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但由于产成品物流各自为政,仅在东北—个城市,这些事业部就有4个分别在同—家仓储企业租用2000平米的仓库。其实,每种产品的销售季节各有差异,只要合理集成各环节、有效管理库存,不仅面积可以大大减少,而且管理费用也可以大大降低。通过对我国企业物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企业物流重要性认识不够。企业管理者往往只重视生产、工艺管理,轻物流管理,未意识到现代物流对企业生产营销的巨大支撑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顾客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的许多企业只把物流看作运输、库存,是企业对顾客的单向贡献。由于理念上的落后,致使企业物流管理不畅,时间、空间浪费大,物料流混乱,重复搬运,流动路径不合理,产品供货周期长,废弃物回收不力,不仅直接阻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占用大量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物流系统的整合、再建,影响了企业物流系统在软件或硬件上的投入,影响了企业高层对企业实施现代物流的监督管理作用,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最终经营管理效益。
2、没有把物流管理作为企业的竞争战略。
对企业物流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传统简单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观念上;在公司经营战略的规划制定上,没有考虑物流对企业发展的战略影响,物流部门在企业中的总体地位低下;对物流计划和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重视程度不够;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是简单的买卖交易关系,数量众多、零散,管理缺乏全局性、长远性,相互间信誉差。
3、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企业物流成本
 缺乏全面供应链成本观,重视运输、仓储、采购成本等显性成本,对物流管理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库存积压成本、占压资金机会成本损失等隐性成本重视不够;物流系统一般没有采取总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模糊,分部门核算时总成本不清,各种物资、人员、设备设施和时间效率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没有采用先进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企业物流管理成本核算等。
4、物流管理的体制结构不合理、不科学
分散的物流管理忽略供应链的整合,在企业中,原材料库存管理、制造用材料库存管理、成品库存管理、产品分拨运输与客户配送管理、各种物流资源的计划与控制管理以及物料、成品的检验管理等企业物流管理作业环节分属生产、采购、销售、设计、物料等不同的独立的职能部门,本应是一体化、“流水化”的企业物流活动被人为地分割为独立的几块。各部门和各物流环节因对上级负责,容易强调部门利益而没有全局观念;企业中每个层次、每个人都只对自己的负责,而不是兼顾企业和市场;部门间协调困难,相互间扯皮现象严重。这种体制的最终结果是导致企业物流活动中各环节的协调性差,信息共享性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成本偏高,企业对市场响应速度缓慢。
5、物流“贪污”、物流“黑洞”和“物流腐败”问题严重
企业计划、采购、供应、销售等各物流环节,在供应商的选择、物流作业的执行、管理等方面,过分追求各环节中的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甚至有很多企业目前还存在着严重的“物流腐败”现象,比如有些采购人员钻体制改革的空子,牺牲企业的整体利益来谋取个人私利,使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管理者对物流总是维持现状、缺乏创新,在获取局部或个人利益的同时牺牲了企业的整体利益或长远利益。
 6、企业物流规划与运作管理粗放  
企业没有总体的物流规划和设计,企业现有物流格局不科学、不清晰。生产物流系统布局不合理,生产周期长,物料流管理混乱,具体表现在:物料和总部成品仓库分散分布,无集中的物料集货、分拣与配送中心。物料管理混乱、困难,配送周期长,配套性差。物料除停滞外,经常处于交叉迂回、倒流跳跃和拥挤状态;重复搬运、无效搬运占现象严重;物料流动路径长。生产计划、物流作业计划的均衡性、准确性差,部分物料积压严重,公司生产系统运作紊乱,存在管理、控制失控的危险,给生产系统造成恶性循环。
7.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比较晚,不同利益阶层的人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分歧。受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限制,一些企业的领导还不能接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因而大部分企业还未能实施数字化的物流管理,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更无从谈起。这就使得企业无法对自己的物流服务进行即时监控,信息沟通困难,部门间信息阻塞和信息不对称性严重,也无法实现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信息共享,更没有与社会物流合作的兼容接口。
8、企业的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效率低下。从运输方面看,我国许多企业仅拥有一些单一的运输手段,运输网络也不完善,重复、对流运输比率较高,有数字显示目前我国货运汽车空驶率高达37%,返空现象严重。另外,仓库空间浪费大,盲目扩建(或租借)驻外仓库,对仓库的数量、选址、布局和功能的设计等只考虑眼前和局部利益。由于仓库数量多,布局又不合理,加之相互间资源无法共享,导致一部分地区某些物品积压严重,别的地方却又无货可卖,白白丧失市场销售机会。
9.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物流以及向外延伸的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知识。而我国现在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三、企业物流的再造策略
企业为适应所处的市场环境对物流的要求,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经营范围、业务特点,对企业物流组织结构、物流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加强企业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1、树立物流战略管理思想
实现物流的现代化管理首先要提高物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转换传统的物流管理观念,在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探索新的物流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企业物流活动几乎渗透到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涵盖了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和废弃等各个经营环节及其相关管理工作,要切实抓好企业物流,必须针对其经营环节,找出关键问题,采取具体措施,要把物流管理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要从纵向、横向对企业内部业务和外部资源进行整合,由发挥不同作用和功能的企业、车间、环节组成整体,相互间形成一体化的供应链,为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物流管理体系。
2、重组物流组织结构
根据生产运营的优化要求开发出最佳的物流运营组织系统,为加强物流管理提供组织保证。成立或改造物流事业部,把它定位为对全公司物流负有责任和权力的专门机构,由物流技术人员、工艺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集中负责公司采购、生产、销售等物流管理的计划、执行、监督和管理控制活动,在物流部门内建立物流信息中心和成本核算中心,从计划、预测、技术、成本等方面为公司领导提供参谋和建议。
3、重新优化物流管理流程
以满足顾客需求,为顾客提供满意服务为出发点,通过客户订单流带动企业内部商流、物流、资金流,整合内部和外部供应链管理流程。首先要消除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因为这些障碍如对数据不断重复的核查与审计,对人员的指派、业务的排序和控制及时间安排的不断更改,以及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等,造成大量的时间延误、工作错误,使经营成本增加,最终影响对顾客的服务,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进行内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再造,这是企业管理变革的关键,其重点是各业务计划和作业环节必须以企业有效运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进行流程重组,加强绩效管理和信息系统的优化建设,以及监控机制的建立等。要建立起内部高效的、市场链驱动的流程服务机制,将每个相关部门的业务作业活动直接与最终市场联系起来,形成自我管理的机制。 其次要消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障碍,任何企业在市场中都不再可能“孤军奋战”,未来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只能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较量,因而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对于新时代的企业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4、推行第三方物流管理
所谓第三方物流管理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产品的制造、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的销售等),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库存管理、产品的分拨、配送),以合同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企业物流全过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现代物流作业方式。第三方物流管理代表了当今企业物流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在国内外得到很快的发展。由于可以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知识和资源获取竞争优势,货主企业可以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主流业务,将宝贵的有限资源配置于核心事业,因而该物流管理理念越来越被众多货主企业所推崇。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变革必将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艰巨过程,如何在保持、巩固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使公司管理持续、健康、高效发展,这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课题。为此,企业不但应时时刻刻具有危机意识,而且应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公司内部企业文化建设十分重要,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公司内部激励机制和业务绩效的管理,它力争使企业应对变革的能力制度化。
6、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中心。通过建立集中的物流配送中心,实行区域资源共享,并引入第三方物流管理,变“仓库”为“产品流动站”,可极大地降低公司的库存量,提高资源共享度和运输整合度,从而提高客户订单完成率,减少库存持有成本、产品调拨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等综合物流成本。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途径主要有自建、改建、联建和代建。自建所需的建设投资大、物流成本高,因此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不宜普遍采用。改建是指充分利用原有储运物资企业的场地、设备和购销渠道,通过功能完善、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使其转化为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联建是其他相关企业联合共建物流配送中心,联建物流配送中心,利用企业原有的储运设施,节约投资,降低成本,提高配送效益,同时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产重组,发挥各自优势。代建物流配送中心又称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本身不经营配送业务,而是委托供应商或物流中心代其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发展形式。 
  7、加强硬件、软件建设
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应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主要做到以下两点:手段现代化和管理规范化。手段现代化是指物流配送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储运设备和运载工具,如立体仓库、旋转货架、自动分拣输送系统、悬挂式输送机等高效、多功能的物流机械。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增强物料搬运能力,应不断地开发各种类型和规格的物流机械设备。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直接反映物流系统的能力和水平。 物流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是指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8、加强物流过程的监控。对物流服务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是控制物流服务过程实现服务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监控的过程包括跟踪监测、绩效评价和反馈,即收集信息,捕捉偏差,分析后果和增强管理。一般来说,对物流过程的监控分两种:一是企业内部监控,即只对企业自身的物流活动进行跟踪监测。二是外部监控,即企业与其供应商、客户发生物流往来的监控,一般根据设定的客户服务标准来商定监测的内容和需要测定的指标,然后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制定改善物流过程监控。前者是传统物流的监控模式,后者则属于供应链监控管理的现代模式。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客户服务的绩效测定指标体系,更好地监控物流过程。 
  9、建设物流信息平台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技术支撑,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必要前提。物流管理信息化是指通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收集整理信息,建立数据库,对物流进行科学管理。物流系统只有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销售反馈信息和配送货物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快建立各类物流信息系统。搞好生产过程的物流信息化,建立从计划、采购到销售管理的集成化信息系统。搞好物流业务处理过程的信息化,实现企业与业务伙伴和客户间信息的自动交换;采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促进包括ERP、MRP等在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物流再造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加强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不仅是开拓市场,扩大需求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降低成本、完善服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与竞争能力的长远大计。企业须加强物流管理,着眼于总体,着眼于未来,真正挖掘出“第三利润源泉”。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陈志祥, 供应链管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 王之汰.现代物流学 [M] 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5
[3] 翁心钢. 物流管理基础[M] 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
[4] 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著,物流管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5] 李素彩. 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调查报告[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2(5): 47-53
[6] 陈文铃.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前景与政策建议[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1(4): 53-59
[7] 迈克尔. 哈默. 企业行动纲领[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2年8月.
[8] 曾祥云. 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 2002(2):15-17.
[9] 白传悦. 自动化仓库认址识别系统的改进. 物流技术,2003(2) 

  作者:甘肃政法学院管理学院 梁琳娜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2007-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