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政府定调10万亿目标 催生电子信息业新机遇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8年5月9日   来源:通信信息报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方案包含了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芯片和软件三大类,基本覆盖了整个电子行业。消息人士指出,作为被叫停的“18号文”的后续新政策,预计政府各部门将在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出台新政策,给予电子行业大力支持。
  而不久之前,国家发改委还公布了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提出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总收入将达到10万亿元,年均增长17.6%的目标。由此可见,在政府的高度支持及扶持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多方受阻
  行业增速明显放缓

  今年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步伐继续放缓,各项指标增幅均低于全国工业增长水平。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8.9%。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巡视员高素梅指出,今年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增长步伐继续放慢。自2007年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的新特征,各项指标增速均低于全国工业增长水平,而以往则是高于这一水平。
  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增速是19.9%,全国工业增速则在27.6%,比全国工业低了7.7个百分点。3月份数据显示,全国工业增速是28.9%,而电子信息产业是18.6%,增幅低了10个百分点。
  高素梅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首先电子信息产业经过了多年高速增长,目前已经进入了新的结构调整期;其次,周边国家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导致外资企业投资开始向越南、印度等国家转移。
  此外,欧美经济下滑,对全行业的不利影响也十分明显。一季度,电子信息产品对美出口和去年同期相比回落了24%;对荷兰出口增长只有6%,同比回落44%;对英国出口增长21%,同比回落28%。
  对此,有业内专家指出,电子信息产业增速放缓态势不宜维持太久,否则将严重影响我国“十一五”提出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目标,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定调大目标
  行业机遇来临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崭新的命题,既赋予了电子信息产业新的责任和使命,也提供了全行业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
  多年来的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法规支持是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讨论这两个专项,预示政府对其重视的程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求各部门抓紧组织实施,也体现了中央要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迫切愿望,将直接推动相关行业发展。例如,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国软件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万亿元,年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10家。这无疑将直接促进我国软件业的发展。
  渤海证券分析师认为,政府定调大目标,有利于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国内的电子信息产业从加工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型。预计政府各部门将在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出台政策,给予相关企业大力的支持。
  产业亟待升级
  电子信息产业由于其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少、潜力大,能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其他行业起带动引领作用,因此,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对本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都竞相投入了极大热情和高度关注。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及许多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其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2006年全球GDP约为44.5万亿美元,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约为2.9万亿美元。
  但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却大而不强,多数属于外向型企业,而且三资企业比重较大。“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能源、环保和人力成本提升的压力下,必须通过提升产品的技术档次和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取得持续的发展。”一业内专家说。
  事实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多年来以劳动力便宜的低成本优势取胜,而随着国外大企业制造基地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正在减弱。
  由此可见,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要改变大而不强的局面,就必须实现产业升级:以质量取胜,创造需求,主动引导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