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普及应用深化 公共平台被寄厚望——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探析
2007年我国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外贸总额3270亿元,“网络外贸”正在为我国中小企业提升盈利能力带来新的机遇。据预测,2008年中小企业IT投资规模将达到1869.2亿元,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热潮正在掀起。而从国家规划看,到2020年,我国骨干企业网上订单的比例将达到70%,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比例将提高到40%,网上零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较2005年翻两番。专家普遍认为,2008年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将成为当前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日前,国家发改委、国信办、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2007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和调查报告指出,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已经步入大规模普及深化应用的新阶段,而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将成为当前最急需、也是最有效的推进模式。
有分析指出,我国企业信息化经历了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扩散的历史发展过程,自从上世纪80年代,在大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的办公、财务、人事管理等业务中,应用计算机和CAD、CAM等单项技术的推广,发展到目前推动企业上网,鼓励中小企业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经营活动,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即将进入大规模应用普及的新阶段。
企业主体:
认识普遍提高 应用层次较低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吸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对外开放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令人欣喜的是,中小企业已经普遍认识到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性。调查显示,一半左右的中小企业认同信息化的正面作用,约四成的中小企业愿意开展信息化。这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应用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已经普遍提高。
但同时调查也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信息化的观念方面,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不甚了解。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16.7%的企业有自己的网站、14%的企业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低于10%。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发布为主,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的企业应用了ERP。可以说,由于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相对缺乏资金、技术实力和长远的预见性,实施起信息化来势单力薄、零散随意,虽然绝大多数企业都接入了互联网,有了一定的开展信息化的基础,但目前整体来看应用层次还比较低。专家指出,随着政策环境的显著改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的不断丰富,中小企业信息化在现有基础上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深化阶段。
政府部门:
环境持续改善 支持力度加大
有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但取决于企业的内在动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服务体系建设密切相关。这个外部环境的营造,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部门的政策、法规乃至资金的支持,很多专家认为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调查发现,一些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比较完善,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示范推广、宣传培训、研究开发等方面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政策法规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继《电子签名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之后,2006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温家宝总理签发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商务部发布《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等,信用管理、在线支付、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研究正在全面展开。
另外,技术标准环境、财政税收环境、信用服务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截至2006年,我国已制定发布信息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732个、行业标准118个,已经基本覆盖信息技术所有领域。在中央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都安排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内容。目前全国各类征信机构大约100多家,资信评级机构近80家,信用担保机构2000多家,其他专业信用服务机构500多家。
服务机构:
建立完善服务平台 低成本低风险推进信息化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郑昕副巡视员认为,2006年以来,由电信运营商运用独特的网络资源优势、骨干企业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带动、应用服务商提供的ASP服务,以及电子商务、技术支持、信息服务、人才培训平台的建设,对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迈入信息化门槛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提出,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环境,是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根据调查结果,中小企业无力单独把握信息化,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的主要障碍。有些问题虽然表现在企业自身,但是解决问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推动,必须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和社会服务体系才能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专家建议,首先,政府要提高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意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营造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环境和信任环境;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资金和融资政策支持;对于政府的投入应当采用“先评估后补贴”的原则,以保证服务体系真正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并取得实际效果。应当政府搭台,发动全社会力量,大规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开展多种形式、层次、对象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重点提高企业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其次,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应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要支持和引导服务商建设规模化服务体系。
调查发现,龙头企业和社会服务平台是主要带动力量。34.7%的企业开展信息化主要采用挂靠本行业龙头企业信息平台的方式,29.6%的企业依靠社会服务平台。从调查情况看,在信息化建设中,一方面企业不愿为自建而投资,即使有政府配套仍不愿投资;另一方面,却有19.3%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49.2%的中小企业希望政府在资金、税收上予以引导、支持。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中小企业希望的是政府将资金投在社会服务上。一些地方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基金,或在现有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设立专门的信息化资金,支持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值得推荐和仿效的。
国信办推广应用组赵小凡司长特别指出,电信运营商以其巨大的资源优势和企业形象,在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非常大。他指出,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第三方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当前主流的推进模式:一是电信运营商凭借其独特的网络资源优势,实施综合业务转型,大规模带动了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迈入信息化门槛。二是产业集群发挥中小企业高度集聚的优势,由信息化领先企业成批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提高集群的规模效益。三是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信息化的整体优势,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四是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发展推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电子商务对企业的生产制造、运营管理、资源调配、质量控制、整体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从而由外及内地促进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五是信息服务平台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先导力量。信息服务平台满足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初期对信息流的需求。互联网已成为中小企业网上采购的主要载体。六是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具有节约应用成本、简化实施过程、提供专业服务等特点,得到更多中小企业的欢迎。七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法律、会计、专利等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技术研发、推广和支持服务,推动了新技术的应用。八是信息化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宣传普及和教育培训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九是大型IT企业和社会各类服务机构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ICT企业强强联合,建立信息化服务联盟,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