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机械>  正文

中钢邢机:破题粗放,实现绿色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12/2012 11:01:59
    进入中钢邢机,仿佛走进了花园广场,大片的绿地、花草、草坪上俯卧的小羊雕塑,让人倍感温馨;苍翠浓郁的法国泡桐,带来异国情调;婉转的鸟声,仿佛山谷中动听的音乐。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钢邢机绿化面积已由原来的4万平方米增加到2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70%,废水、废气和废弃物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不仅中钢邢机,唐钢、石钢、邯钢这些以前的污染大户都变身为漂亮的花园式工厂,厂区比周围的城市环境还要优越。河北省工信厅厅长王昌告诉记者,这都是绿色发展带来的改变。

  淘汰落后 成绩可喜
  河北省落后生产能力集中分布在冶金、电力、煤炭、石化、水泥等重化工产业。这些重点耗能行业落后工艺所占比重较高,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只占30%,而质量不稳定、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立窑水泥占70%;主要耗能设备相对落后,2009年河北省钢铁企业中最大高炉为325m3,主要炉型在100m3以下,而宝钢已达435m3,河北最大转炉150吨级,一般企业为30吨级,而宝钢已达600吨级。
  2010年河北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计划下达、方案落实、督导检查、层级验收、考核问责、社会监督等一整套工作流程,健全的工作机制确保了目标任务的完成,新型干法水泥占比骤升到98%。2009年,邯钢淘汰4座300m3级小高炉,一次性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70万吨;2010年,淘汰3座25吨转炉,一次性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90万吨。通过近几年不停顿的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邯钢整体装备实现了大型化、现代化,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2011年河北省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是“十一五”以来最重的一年,涉及10个行业、近300家企业,是全国计划中涉及企业最多的省份,其中炼铁、炼钢、水泥和平板玻璃四个行业是全国任务最重的省份,分别占到全国任务总量的32%、59%、18%和42%。从计划下达到11月底全部任务完成,只有不到半年时间。截止到2011年底,列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主要设备均已拆除完毕,如期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7个行业超额完成。各地工作也有亮点,石家庄、张家口、沧州、邯郸等市在国家规定的淘汰行业以外,制定了标准更高、范围更宽的市级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石家庄、张家口和唐山市安排了市级淘汰落后专项奖补资金。

  节能减排 推进清洁生产
  河北省能源消费总量居全国第二位。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是全国的1.43倍,节能任重道远。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仅为56.5%,远低于先进省份山东94.7%、广东90.2%的综合利用水平。同时,河北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仍以粗放型为主,高附加值利用比例较低。
  为此,河北省印发了《关于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点示范企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河北省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实施意见》、《河北省工业企业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分解下达了能耗降低率和二氧化碳减排率指标,进行能耗预测分析。先后在重庆、上海开展了钢铁企业烧结脱硫和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技术交流。石钢总经理王立平告诉记者,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公司经验,该公司已实现了煤气的综合利用,吨钢的粉尘、SO2 排放达到国际最低水平。冀中能源集团董事长王社平说,他们通过绿色生态综合技术的应用,每年可以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44万吨,消灭矸石180万吨,日处理污水16万m3以上,年节电1865万千瓦时。
  河北省深入实施“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强化示范带动推进污染减排。“十一五”期间,“双三十”单位如期完成了节能减排三年承诺各项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该省重新筛选单位能耗高、排放总量大、示范作用强的30个县(市、区)和30家企业,继续深入实施“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据中钢邢机环保科科长崔桂芬介绍,作为“双三十”单位,公司污水中的COD已从120吨降到3.8吨,远超108吨的目标任务值。
  河北省积极推进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为节约能源创造有利条件。自2009年国家财政部、工信部启动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建设以来,河北省共建立22个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1.849亿元,涉及钢铁、化工两行业。邯钢能源管控中心2010年底投入运行以来,有效地提高了邯钢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煤气、蒸汽等余热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水平,煤气资源实现了“零”放散,企业自发电比例达到60%。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68%,超额完成工业节能4.4%的目标任务。
  河北省还大力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实施煤炭资源清洁综合利用工程,加大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利用力度,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低排放、低污染、高热值清洁绿色能源比重,着力推进社会用能方式变革,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