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机械>  正文

“两化深度融合”托起“世界常林”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2年2月17日
刚刚过去的2011年,在常林股份有限公司历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老字号”,常林从一个里弄式小厂一步步跻身国际化大企业行列,迎来了建厂50周年庆典;总投资8亿多元,具有较高自主研发水平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现代化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常林工业园,12月9日正式投入运营,未来将形成年产2万台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的生产能力;继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20亿大关后,当年销售收入又有新增长。

  常林股份副董事长蔡中青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五十年的经历是一段艰难的跋涉,这些年,常林瞄准‘提升核心能力,打造世界常林’大目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常林走向世界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

  看不见的管理之手

  走进常林3.1万平方米的桥箱中心,只见变矩器、道机变速箱、分动箱、装载机变速箱、驱动桥装配线次第排开;8万多平方米的联合厂房内,焊接机器人、等离子切割机精准操作,让人不得不惊叹高科技设备的灵巧和神奇;总装车间,180米长的总装流水线上分布着25个工位,12分钟可组装一台装载机。

  沿着常林生产线走一遭,让记者叹服的并不仅仅是这些敞亮的厂房和现代化流水线,更有管理这只无形之手:营销人员远程将订货合同和客户需求信息录入系统,合同一旦审定,ERP系统立刻将订单和市场预测传到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据此排出每月生产计划,ERP系统第一时间自动生成料单下达到工位。储运部门根据料单,主动配送物料到车间,零部件均放在计算机管理的高架自动仓库,随时提取。上游供货方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常林所需原料,并提早安排生产以保证供货。之后的产品调试、入库、开票、发货,每一个环节都看得到ERP系统的影子,而管理人员则在办公室轻点鼠标,随时掌握现场生产进度。

  “去年我们搬到工业园后,添置了大量先进设备,生产流程又做了较大调整。鸟枪换炮以后,怎么发挥好炮的威力显得尤其重要。”蔡中青副董事长曾在与日本小松合资的企业中任职8年,深谙世界知名装备制造企业的管理流程。在他看来,合同怎样最快地传到生产环节,并最快地组织生产,是全世界制造企业都面临的问题。“现代企业生产要做到最精、最细、最深,工人少做一个动作都好,而要解决这一切,全靠信息化。”

  常林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走上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之路。2003年,成为国家863认定的首批13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培育企业之一;2004年,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企业”;2006年以来,先后获得“中国产品创新数字化应用示范奖”、成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支撑管理创新最佳实践单位”;2011年,获得江苏省首批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称号,并成功升级为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如今,“两化融合”已贯穿常林从市场到企业内部管理各环节,实现了客户需求分析、评估产品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同轴运转的信息化集成体系。

  看得见的“两化”效益

  在备料车间,记者发现等离子切割机正精准地在一条约四指宽的钢板上切下一排钻着两个小孔的小部件。

  “这是块边角料,如果在以前也许就扔到废料堆里了。现在通过自动排料系统,整张板材的边边角角都尽可能地利用。”备料车间主任郭雨龙告诉记者,他进厂31年,眼看着常林一步步发展起来,从人工切割到火焰切割再到等离子切割机,排料也从人工到计算机,进步的不仅是设备,还有生产质量和效率乃至管理。

  说到自动排料系统,信息中心主任施轶华回忆说,以前厂里采购的板材长短大小不一,堆放杂乱不堪,工人选料全凭经验,剩下的边角料往往难以再利用,造成了不小的浪费。当公司决定自主研发排料系统,要求板材统一尺寸时,采购人员却提出异议:“定尺板价格要高于非定尺板,这不是增加成本嘛?”2010年四季度公司顶着压力推出板材管理系统,优化流程和排料方案,推行定尺采购。结果常规几个品种运行才三个月,就收回了系统成本,管储运的老总大喜过望:“边角废料大大减少!”公司一结算,发现通过板材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材料利用率提高了两个百分点以上。

  采访中,几乎每个常林人都能说出几点“两化融合”的好处。“物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总装车间主任蒋丰年看到一辆运料车朝我们开过来,他告诉记者:“这就是给我们送配料的车,计算机系统根据生产计划算好用料,不用我们操心,储运部门定时定点定量送过来,效率高着呢!”记者了解到,数字化集成平台促进了常林产品的快速搭建、成形并推向市场,目前常林产品设计的三维平台利用率达到100%,设计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信息集成管理体系则让常林的综合作业效率提高了25%以上,企业资源总体利用率提高15%以上,年新增效益十分可观。

  事实上,常林在推行信息化上一直很舍得投入,公司在新园区仅信息化就新投了1000万元。“我们在信息化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性价比,不追求最先进,但一定要最合适,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据施轶华介绍,常林目前采用的ERP/CRM集成系统﹑PDM/CAPP系统﹑OA系统、融资租赁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等全是国产软件。

  转型升级驶上高速路

  站在总装流水线旁,蒋丰年指着一辆3吨装载机告诉记者,这辆车是根据客户需要,在标准斗车的基础上改成先导阀操纵并改配G28斗车。这样个性化的订单,过去光做技术、经济评估至少要花三四天,现在通过信息化平台,只要一天就能搞定。

  “产品结构调整了,品种不少,零部件更多,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个性化,如果没有现代化手段来管理,我们会有很大的风险。”刚刚走马上任的常林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卫感同身受。

  陈卫告诉记者,常州市市长姚晓东最近一个月先后两次深入常林。姚市长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装备制造业是常州五大重点产业的龙头,常林等一批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带动了常州及周边地区工程机械产业不断集聚发展,常州在加快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工程机械制造业将是重点突破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实现“制造业名城”的重要抓手。听了姚市长的嘱托,我感到要实现常州工程机械产业从局部向整体,从分散到集群,从平面到立体的“三大跨越”,最终将常州建成“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名城”,我们这些工程机械龙头企业责任重大。今年,面临原材料、能源、人力成本大幅上升,以及国际市场变化莫测等诸多不利因素,形势不容乐观,但我们将2012年确定为常林“转型升级年”,将信息化确定为转型升级的五大方向之一,力争实现新跨越。

  采访结束前,记者获悉,常林正在积极开展三维CAPP装配工艺的前瞻性应用,同时还在着重推广远程智能服务。“我们的新品研发目前已全面采用三维虚拟样机设计,通过动态仿真在图纸上实现装配动作,设计数据直接传输到设备上指挥加工。”蔡中青兴奋地告诉记者,在产品上安装GPS,将来关键部件还要安装传感器,产品使用情况可以通过物联网及时反馈回来,一方面可实现故障远程诊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控制和降低融资租赁风险和进行市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