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机械>  正文

聚集转型创新,新型工业支撑海口发展大梁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2年2月14日
北京、杭州等大城市街头,海马汽车厂生产的普力马纯电动汽车以环保、无污染、低噪声的特点成为当地的移动风景;美国新世贸中心的电气工程,金盘电气中标;英利产品热销欧美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越来越多产自海口的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进入海口,天利来了,骏豪来了,阿联酋奎斯特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瑞士第一资本投资银行董事长马穆先生也来海口进行商务谈判了。

  这一切得益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政策效应,得益于海口产业发展思路的调整,更得益于海口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

  “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西部转移、产业按园区聚集,走集群式、规模化发展之路,以新型工业化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5年来,海口积极倡导产业转型创新,培育新型工业集群,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产业品牌。

  聚集形成合力园区成为最强引擎

  海南建省初期,海口曾掀起产业发展热潮,一时涌现出大大小小的开发区10多个,但经营情况却并不是很理想。

  海口市委、市政府经深入调研决策,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西部转移、产业按园区聚集”发展战略,对产业布局进行调整,海口园区经济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以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口国家高新区为主的“两区八园”新格局得以形成。海口综合保税区管辖3处园区,具备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三大主要功能,发展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国际分销配送业务,辐射带动周边,形成延伸产业链;海口国家高新区管辖5处园区,主要发展生物药业、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工业和创意产业。

  园区的管理理念也同步创新:前店后厂差异化发展,更加有效利用土地;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审批服务提速,加快项目落地。

  “开发区数量少了,其引擎作用却更加明显。”海口国家高新区工委书记林海宁说,海口的产业从“十一五”开始向园区集中,形成聚集效应。

  2011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从上一年的47亿增加到67亿,财政收入增加一倍;海口综合保税区工业总产值155.62亿元(含海汽),同比增长14.71%。

  事实证明,整合园区资源有利于园区布局与产业集群规划,促进产业集约发展。园区已成为海口高新技术产业最集中、新技术新理念应用最广泛、动力最强劲的引擎。

  目前,海口园区聚集效应凸显,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园区产业集群快速壮大,逐步形成了生物药业、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创意等产业集群。

  2011年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也显示了产业聚集的效应。据统计,2011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3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5%,直接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

  其中,全年产值上亿元的工业企业75家,比上年增加5家。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在今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理顺“两区八园”管理体制,实施产业集群带动,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上下游产业,走集群式、规模化发展之路,确保“十二五”末形成5个产值过百亿的支柱产业集群和10个产值过10亿的新兴产业集群。

  转型激发动力高新项目落地开花

  原海口保税区设在南海大道,处于市中心区。1993年起运作14年后,园区经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区港分离,物流无法畅通;与城市规划产生碰撞,不符合未来城区的布局;自身发展空间受限,新项目难以落地。

  省委、省政府以及海口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随即实施了易地发展、转型升级的思路。2011年3月16日,海口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作。至此,海口保税区成功西移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以马村港和新海港为依托,建设临港工业区,实现区港联动,其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产生质的飞跃。

  这是目前为止,海口园区发展史上最大一次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给综合保税区发展带来更大动力,而该区的项目引进也瞄准在高新技术、新能源、保税物流和高档消费品展示等产业,对落后产能产业进行一次“换血”。

  转型,抛弃落后产能,迎来高新科技的新鲜血液,以及创新的理念,促进园区经济跨越式发展,这已成为我市园区发展的共识。

  2011年,在海口国家高新区云龙产业园,海南红塔卷烟的易地技改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海口国家高新区正实现从纯工业园区向综合性产业园区转型,工业规划用地面积翻了两番。"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将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兴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