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机械>  正文

解读中国企业国际化:面对机遇有点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3月8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你们到一个新的国家投资,对于项目持股比例有什么要求?在董事会席位中的比例又有什么要求?”这是记者抛给一家铁矿石巨头企业全球CEO的问题。
  上周,该CEO来华访问。他给予记者这样的回答:“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工程师,我们不是财务投资者,我们投资的不是小份额、被动的股权,只有控股、将其买下来,才能按照我们的方式进行下一步建造。”
  这就是被公认为全球最成功的资源性巨头对外投资的核心策略——不愿意做小股东,只要是投资基本上都是控股。
  “目前我们旗下只有少部分是小股权投资,大部分都是控股的。”这位CEO说,“当然,在某些国家,在资源方面要想控股难度很大,我们的策略是,尽量不在这些国家投资。”
  最近几年,当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地投资接连遭遇阻力时,国内外多名专家、企业家提出一个解决之道——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应该一味追求控股,更多的应该以参股形式参与到海外市场。于是,针对澳大利亚资源的投资,果然出现了多起中国企业只是参股的案例。
  那么,中国企业“走出去”到底应该参股,还是效仿这家最成功的矿业巨头的投资策略呢?
  “这取决于不同行业、不同项目和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如果是初期阶段,采取参股形式,同时部分参与管理,比较适合。如果完全没有经验就控股,或者独资办厂,不利于企业发展。随着公司壮大,几年后开始了解该企业、国家,能够掌控企业、市场的时候,再增资、控股,甚至于独资,是可以的。”全国人大代表、乐凯胶片集团总经理张建恒告诉本报,“其次,看企业‘国际化’的目的。”
  张建恒说,乐凯集团此前曾试图并购在美国的一家日资企业,已经谈了数轮,但由于对方要价太高,最后不得不放弃。
  不管怎样,必须承认的是,相比于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一些跨国公司,在国际化方面,中国企业做得远远不够,失败率也较高。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企业缺乏“国际化”经验,缺乏长远考虑,另一方面,面对机遇中国企业较为急迫、草率。
  以2008年中铝斥资100多亿美元投资力拓集团为例,尽管中铝的此次投资让必和必拓与力拓合并的计划破灭,但中铝当时的投资更多的是站在国家的立场,对于中铝公司本身,并不是一次成功的投资。一方面,当时正处力拓股价历史高点,另一方面中铝虽然成为力拓单一最大股东,但在力拓董事会未获得席位,这也意味着中铝在力拓的董事会决策中发挥不了影响和作用。中投公司也进行过类似的海外投资。2007年5月底,中投公司斥资30亿美元收购黑石10%无投票权的股权。
  相比之下,如果是一家外资企业投资中国,在董事会席位及投票权上一般都有严格要求,除非国内对于相关行业的外资投资在股权方面有限制。卡特彼勒进入中国之初,就是与徐工集团组建了合资公司,此后几年,卡特彼勒通过种种手段,最终实现了独资愿望。
  此外,民营企业也应该大力“走出去”。在今年中钢协内部会议上,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表示,要发挥中国民营钢铁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的特殊优势,中国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因为其资本所代表的国家意志,在海外扩张过程中遭遇东道国的政治歧视。
关键词:铁矿石 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