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机械>  正文

5年投资143亿建设公路 合肥交通完美提速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月10日   来源:江淮晨报
“十一五”以来,合肥市交通运输系统谋全局、抓大事、抢机遇、促发展,合肥交通运输取得跨越发展,形成水、陆、空、铁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从即日起,江淮晨报将推出“大交通新格局”专栏,全方位展现合肥市“十一五”以来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立足大合肥,发展大交通。“十一五”以来,合肥公路建设5年完成投资14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35倍;新增公路里程2123公里,使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87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5公里,是“十五”末的两倍;国、省干线完成投资24.95亿元,为“十五”期间的28.4倍。
  至“十二五”开局,合肥内联外通的交通格局已破题而出,在全国交通运输的枢纽地位正日益凸显。
  合肥港为“工业立市”添“水运引擎”
  去年底,合肥港综合码头建成运营,这标志着合肥首次拥有自己的集装箱码头,真正进入“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大港时代。
  “以前江淮汽车都是先走公路运到上海,再从上海港用集装箱运往海外销售,合肥港综合码头投入运营,就可直接从合肥下水。”江淮汽车副总经理佘才荣对媒体表示。有人算过一笔账:同公路运输相比,水运到南京可节约运费800元/箱,到上海可节约1500元/箱,这将使合肥及周边地区企业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十一五”前期,合肥基本形成一个具有良好通行条件的航道网。2008年底,合肥“大建设”加速,水运开始全力打造以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工程为代表的“6+1”工程,合肥水运魅力已在熔安动力等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在肥落户的进程中得到验证。
  记者手记:水运因占地省、能耗低、运价低,在大宗货物运输中优势尤为突出。目前,合肥工业成长势头正劲,一批家电、轻工、机械等企业的集聚效应不断生发,大宗产品和原材料运输需求日益迫切。以合肥港为代表的合肥水运工程,不仅改写着合肥的交通运输史,一定程度上更影响着合肥的工业发展路径,势必成为合肥工业立市战略的又一引擎,为合肥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再添重量级砝码。
  九大出城口打通庐州“任督二脉”
  “自合水路改建完工,我上班就是‘一路坦途’。”家住马鞍山路附近的小梁告诉记者,她在水家湖镇上班,合水路没修好时,上班迟到是家常便饭,如今去公司一小时即到。“出城口建设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小梁感慨。
  “十一五”以来,合肥交通运输部门主动作为,快速推动7条、规划长度81.97公里的出城口道路建设,开创了公路建设与市政道路无缝衔接的全新机制,破除了出城交通瓶颈。
  目前,合安路、合六路、合马路、合水路、合店路一期和疏港道路等已建成,而随着新蚌埠路二期、合店路二期和合白路相继改造升级,加之已建成的蒙城北路,合肥将形成9条快速进出城通道,实现从市区任何一点出发,一刻钟内就能上高速公路。
  记者手记:5年“大建设”,合肥始终把道路、桥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支路网建设,市民出门即见坦途;通过主干道、高架桥等建设,市民尽享市内动脉路网。与此同时,作为市政道路连接高速公路的纽带,合肥对出城口道路的建设同样不遗余力。通过出城口建设,合肥进出城道路面貌焕然一新,通行能力有效提升。合肥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市民对外往来更加便捷。
  通衢干道聚力“合肥经济圈”
  “一条四通八达的环形高速,已成为合肥这座中国新兴经济中心城市崛起的新的快车道!”——某中央级媒体对“四通八达的环形高速”通车曾如是评价,而该环形高速指的就是合肥绕城高速。
  合肥绕城高速于2008年11月通车,全长105公里,串起滨湖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三县及未来的新桥机场、高铁站,并与数条主要国、省道连成一体,加之途经合肥的7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其辐射能力可达全国。
关键词:公路 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