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谷2010年铁矿石出口额285亿美元
1月6日,消息称,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淡水河谷2010年的铁矿石出口额达到了285亿美元。消息指出,“十年时间,巴西矿业公司在出口额中的比重从2%提高到2010年的近12%。显示了其在巴西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国内分析人士担心的,不止是中国钢厂在铁矿石领域的遭遇,更有中国经济在众多资源领域被一些国家和企业“绑架”的现实。
铁矿石的利润反差
国外分析人士指出,因为有“中国需求”支撑,淡水河谷取得如此销售额并不意外。数据显示,淡水河谷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不断提升,去年,其更是想在中国建立铁矿石的分销中心,以增强在中国的影响力,不过,这一动议最终被相关部门否决。此外,淡水河谷去年年底已率先发出信号,意欲将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铁矿石价格比去年第四季度提高8.8%左右。
在业内人士看来,取得巨大销售额的肯定不止淡水河谷,还有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力拓和必和必拓。此前,“两拓”公布的多季财报就颇为出色,甚至被国外的金融机构纷纷看好,并给予了不错的评级。
三大矿商高兴了,但中国钢铁行业却要承受“高矿价、低钢价”带来的双重挤压。日前有消息援引权威人士的话称,“中国钢铁行业去年前11个月消化进口矿石涨价付出了261亿美元(约1750亿元),是去年中国钢铁行业主业利润的两倍多。”这与工信部相关人士之前所说的3.5%的行业利润相“映衬”,更不比淡水河谷的销售额高多少。
中钢协相关人士更对媒体称,“如果扣除钢铁联合企业矿山盈利的部分,很多钢铁企业主体处于亏损状态。”另有消息称,“中国钢铁行业去年全年利润850亿元,扣除投资收益80亿元,主业利润仅770亿元。”
“在三大矿商垄断整个市场的大背景下,中国钢铁企业很难在盈利上做得非常出色。”昨日,一位长期跟踪铁矿石谈判的分析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中国钢铁企业利润的流失或仍将在未来几年延续下去。”
资源话语权频缺失
让人担心的不止是中国在铁矿石行业的价格缺失,更有在其他资源领域的受制于人。
铜精矿谈判日前从日本传来消息,铜精矿加工粗炼和精炼费将涨至每吨80美元和每磅8美分,这就预示着中国2011年的铜精矿加工费将大幅上涨(日本铜精矿加工费对中国谈判有方向性作用),且相关利润将流向美国最大的上市铜生产商自由港迈克墨伦铜金矿公司、力拓、必和必拓等矿业巨头。有媒体担心,中国的铜精矿谈判“恐步铁矿石后尘”。
甚至以前被认为的出口产品也被牢牢攥在别国手中。尽管目前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海外并购成绩“华丽”,但中国原油依存度却不断提高,这一数据在2010年升至55%。“或将以每年2%的速度上升。”相关专家曾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煤炭的“轨迹”与原油类似。在2009年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约3%)之后,2010年前11个月中国累计净进口煤炭1.3亿吨的总和就超过了2009年全年的1.03亿吨。同时,中国煤炭资源“先出口,再进口”的模式正被部分分析师所质疑。
“中国有的资源,价格非常低廉,如稀土。没有的资源,价格却节节攀升,如原油、煤炭、铁矿石。”昨日,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赫荣亮对记者说。
完善产业投资规划
“虽然说中国经济被少数国外企业绑架有些夸张,但从目前情况看,外资不断控制中国的上游资源领域却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昨日,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对记者说,“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中国在部分领域的发展模式在简单照抄西方体制;另一方面,中国相关企业并未了解市场经济的真谛,在商业谈判中,明显显得经验不足。此外,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掌握资源成为发达国家的‘必备选题’。”
“应该赶快解决上游资源受制外资的现状。”崔新生认为,“中国应该尽快完善已然缺失的产业投资规划功能,改变一味依赖外资和引进外资的现状;同时解决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并反思资源战略。”
赫荣亮则认为,这是国际企业思维方式转变的结果,“与以往全球产业链的利润主要留在制造工业环节不同,目前附加价值已经流入到了原料、设计等环节,这是发达国家企业转移的根源,也是其牢牢掌控话语权的重要原因。而且他们已经成功地渗透到了开采销售的各个环节。”
赫荣亮说,“这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方向,国有企业应该为中国在资源领域的话语权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淡水河谷 铁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