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机械>  正文

解读:煤炭科工的改制重组与激情超越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2月27日   来源:新华网
“握紧拳头是凝聚力,伸出拳头是竞争力,张开五指是执行力。”
  这是中国煤炭科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高倬的治企名言。履新中煤科工之前,他是“歼10”战斗机行政总指挥,中国一航的掌门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最近发布的2010全国煤炭企业百强榜单上,中国煤炭科工在众多强企中往前“挪”了两格,从去年的第25位上升到今年的第23位。
  2008年,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实施战略重组,组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实现了煤炭行业里研究院与设计院两家中央企业的融合。
  业内人士评价,这种“研究院+设计院”的重组打破了按照资产关系大小采取的“大吃小”思路,为科研院所提供了一种新的重组模式。
  科研院所改制是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要求,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科研院所要成为行业技术创新基地,改革要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进行,不搞“一刀切”。
  科技部最新调研结果显示:1999年起,全国1300多家科研院所陆续完成企业化改制。科研院所数量大幅减少,从体制上缓解了产业类院所游离于经济主战场的困境。
  改制重组中,中国煤炭科工从两个母体继承了双份“遗产”。
  成立于1952年的中煤国际前身是原煤炭工业部直属科研设计事业单位;煤炭总院成立于1957年,主业为煤矿装备研发和制造。
  1999年,两家院所分别整体转制为中央直属的科技型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成为中央企业大军中的一员。
  “中国煤炭科工传承了中煤国际和煤科总院50多年的光辉历程。它们制订了数个中国煤炭行业设计规划和蓝图,设计和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矿井,研制了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机械装备,攻克了一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课题……”刘高倬说。
  重组后,中国煤炭科工的技术和装备覆盖煤炭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成为集科研设计、工程建设、煤炭机械装备、安全技术装备、洁净能源技术、煤炭生产运营于一体的高科技中央企业。
  从事业单位到企业,不仅是单位性质上变化,更主要的是管理和运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转制初期经受过体制不适应和行业不景气的双重压力。我们的思想观念经历了一个冲突、迷茫和转变的过程。”亲历转制和重组的一位老科研人员说。
  蜕变,表现在方方面面。一是由事业化运行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企业化运行的新机制;二是强化市场意识和观念,开拓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发挥两院的科研设计优势,科研、设计、工程、装备和服务产业逐步做强做大,初步形成板块和链条,支撑了转制后的快速发展。
  “引领煤炭科技进步,创造能源绿色未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总经理王金华如是说。
  年产600万吨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600米深厚冲积层建井技术、巷道掘进机械化技术……转制以来,集团始终以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为己任,努力发挥行业技术创新基地和创新“国家队”的作用,开展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重大装备研制和设计工程研究。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取得突破,为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煤炭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