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博会上卡特彼勒“再制造”引人关注
近日,以“绿色经济互利共赢”为主题的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绿博会”)上,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展台的几个再制造水泵等零部件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卡特彼勒再制造亚太区总经理李征宇说,对发达国家已不是新名词的“再制造”,在中国才刚刚迈开脚步。作为一种高端循环再生方式,“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能够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并且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与制造相比,再制造是一个完全反向的工艺流程。一个整体产品被回收后先拆解,进行清洗、修理或更换已破损部件,然后在有需要的地方进行技术更新,最后再将零部件组装成产品,经过加工后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产品,而是成为新的产品,“一个发动机会被拆成上千个零件,有的零件可以用五次甚至六次,有的可以永远使用,视情况而定。”当问道卡特彼勒是采用什么技术对已破损部件再制造时,李征宇说这是卡特彼勒几十年的经验积累。
据了解,目前已经与再制造打了30多年交道的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在8个国家有19家再制造工厂,每年循环利用超过1亿磅的报废钢材和铁等材料,主要用于再制造发动机、变速箱和液压零部件。据了解,一般的再制造企业只能从旧件中利用40%的原材料,但以卡特彼勒卓越的修复能力,可以再利用旧件中60% 70%的零件。
“在保证同样的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再制造产品仅为新件价格的50% 80%,极具吸引力。”李征宇表示,有些旧件相当于免费获得,某些零部件加以其他工艺保证其性能更加优异,这也就是为什么再制造在发达国家广受欢迎的原因。
因此,卡特彼勒一直坚持“再制造是可以自我推销的”的逻辑,“目前,国外65%的零部件都是再制造,在同等配置和性能下,看到30%的优惠,客户自然会动心,然后会产生购买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引导和满足他们,在客户使用后得到良好反馈后会将这个传播给更多人。”
在谈到中国再制造发展的瓶颈期时,李征宇表示,旧件问题是中国发展再制造的瓶颈。他说,根据相关法规,国内的旧件流通仍然受到了诸多限制,“例如在中国海关进出口条例中,只有对新品与废品的管理条款,对介于两者之间的‘旧件’,则缺少对应条款。”这与“再制造”发达的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它们不仅取消对旧件流通的政策限制,并实行了与新品采取不同的增值税率,以鼓励促进其发展。
作为原材料,“旧件”相当于再制造的血液。若企业无法充分自由地进出口旧件,必然限制了其满足客户需求;而原材料回收渠道狭窄,许多设备在报废时直接被回收进钢厂,或者低价卖给当地二手机械拆解企业,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卡特彼勒有着全球第一的品牌号召力,加上比新产品低几成的价格,一旦中国市场悦纳了“再制造”,卡特彼勒的再制造产品将会吸引众多的买家。考虑到“再制造”产品与新品存在着替代关系,很自然,卡特彼勒届时将猎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进而带动企业迅速发展。
关键词:卡特彼勒 再制造 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