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机械>  正文

央行官员、经济学家展望“十二五”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1月12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于2010年11月11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中国“十二五”期间要做的各方面工作,做了展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胡晓炼
  央行将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在发言中指出,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后危机时期,货币政策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工具。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央行要增强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有效性,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她强调,今后会密切关注物价的走势,继续灵活有效地运用这些传统的工具。
  后危机时期货币政策目标出现明显偏移
  胡晓炼指出,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后危机时期,货币政策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工具。对于复苏缓慢的发达经济体来说,受财政赤字负担约束,货币政策需要承担进一步刺激经济的任务。而对复苏势头强劲的新兴经济体来说,它也需要利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
  “而与经济危机前相比,主要经济体对工具的选择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胡晓炼指出,“这一变化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传统价格性工具被数量性工具所替代,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引导银行利率进而资本市场利率已经转变为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购买债券,压低利率水平,由使用纳税人资金注入经济体变成了直接印钞刺激经济复苏。”
  胡晓炼还说,后危机时期的货币刺激目标也出现了明显的偏移———在遭受巨大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刺激复苏、增加就业和恢复增长成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尽管在经济复苏缓慢时期,通货膨胀在短期内还不是威胁,但是较长期的低利率水平和大规模量化宽松的政策对长期通货膨胀的影响则很难断定。“这里有两个显而易见的结果———货币贬值和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这两个结果对未来通货膨胀的影响和如何传导都值得关注。”胡晓炼说。
  更重要的是,量化宽松的政策还可能产生除长期通胀外的其他结果。第一,人们对这种货币政策的信心以及对货币的信心会持续性的丧失,从而要隔离这一政策的溢出效应和远离这一货币;第二,本来恢复全球持续稳健的增长需要通过调整结构和解决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来实现。而这种政策环境很可能掩盖了深层次的不平衡,并且使这种不平衡在这一刺激政策中得以持续,这对全球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健性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投资 能源 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