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机械>  正文

中联成功入住渭南高新区 开始跨越式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0月28日   来源:陕西日报
前不久,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渭南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算起来,渭南高新区应该是陕西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区。1988年,当“开发区”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新名词时,它已经在渭南的西郊扎根落户了。正像大多数新生事物在“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迟滞或者迷茫一样,渭南高新区在最初的10多年里,一直未能达到预期的辉煌。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技术含量,都徘徊在一个较低的层面。
  它真正地脱胎换骨,开始于2002年。
  这一年,渭南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个《关于加快发展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决定》,举全市之力,对渭南高新区的体制机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二次创业”。这是一次涅槃式的改革,对既往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冷酷地颠覆。摒弃了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发展思路,跳出“拾到篮篮都是菜”的传统观念,抬高门槛,重树“高新”形象,在“高新技术”上做文章,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加速主导产业聚集。把“三高一低”的非高新技术项目一概排斥在外,重点招引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和企业,使渭南高新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新产业聚集地。他们按照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在高新区推行了“一区多园”发展模式,设立了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现代医药、农产加工和职业教
育等六大园区。以规划为主导,园区为载体,项目为支撑,依托区内的主导产业,吸纳企业内引外联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项目,很快在园区内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六大园区集聚了一大批产业层次高、延伸配套好的重大项目,形成了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基地。其中,精细化工,包括了渭河煤化工集团和金钼科技公司两大全国知名企业;装备制造,以中联重科和北人印机为龙头,一个为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龙头”,一个是印刷机械行业的“大佬”,在他们的引领下,全国著名的华俊工程机械、蓝力机械制造、奥尔德工程机械等8家机械制造企业,相继落户渭南高新区,促使渭南高新区很快在全国机械制造行业展露锋芒;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群,以海泰电子为代表,各种研发中心相继建成,新产品层出不穷。
  作为高新区管理机构的高新区管委会,开创思维,变管理为服务,坚持以投资者为中心,全力做好服务工作,积极为投资者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多方融资,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先后投资6亿元,加强了道路、供排水、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完成了“四纵五横一绿环”的城市框架。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使渭南高新区的硬件大幅提升。在软件建设方面,全力营造“政府处处不在处处在”的经营环境,积极兑现“一门受理,全程服务,限时送达”的服务承诺,细化了143项服务内容,为投资者提供全天候、个性化、贴心式的服务,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8年来,全区共招引大型企业和项目116个,投资总额达100多亿元。
  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渭南高新区自我加压,提前按照国家级高新区的标准要求自己,充分中注重“内生”驱动。在区内,建设和完善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人才交流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科技服务体系。累计孵化科技创新企业112家,引进30多名留学归国人员和博士,创办企业28家,实施产学研项目50多个。围绕特色产业,紧密对接关中—天水经济区优势科技资源,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组建了凹版印刷机械、土方工程、煤化工等一批专业化、综合性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还启动了国家级钼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钼化工产品中试基地建设,打造集研发、中试、生产、鉴定一体化、规模化、掌控世界钼产业技术主导权的“中国钼谷”。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渭南高新区已累计上报科技计划项目143项,其中8项产品荣获“国家重点产品”和“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
  渭南高新区创立的最初10年里,真正能称得上规模企业的只有渭河煤化工集团一家,可谓“10亩地里一棵苗”。而这短短的8年时间里,先后引进企业100多家,光是投资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就有30多家。从而使渭南高新区成了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这些企业和项目的进驻,一下子壮大了渭南高新区的经济实力,“二次创业”以来,全区的主要经济指标,连续8年保持了35%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10年间翻了4番,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2009年,全区营业总收入实现了180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了143亿元,经济总量占渭南全市的25%以上,被誉为西北地区省级高新区发展的一面旗帜。
  遥想当年,渭南高新区最初的规划面积只有14平方公里,而今天,它的规划控制面积已扩张到了31平方公里。当年那个灰头土脸的小城镇,已是渭南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新区。这个被誉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的高新区,面向未来,面向“十二五”时,他们的雄心是,营业总收入突破500亿元,真正成为关中战略高地的门户和率先发展的引擎。
关键词:中联 渭南 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