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能效准入制度 规范高耗能设备行业发展
今年9月1日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正式实施。
自今年年初《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战略纲要》颁布以来,全国质监系统进一步开展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工业锅炉能效门槛建立后,针对电梯、锅炉、换热压力容器等高耗能特种设备也将逐步建立市场能效准入制度。
准入机制将逐步推进
此次,工业锅炉能效标准率先颁布,节能、环保意义十分重大。
据有关机构的研究显示,在我国主要耗能产品节能潜力榜中,工业锅炉位居首位。我国90%的工业锅炉以煤炭为燃料,每年消耗原煤数亿吨,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粉尘均达几百万吨。
与国外锅炉的平均效率相比,我国的燃煤锅炉平均效率要低12%~15%。如果将工业锅炉运行效率水平从平均65%提高到75%,那么,每年将可以节约3000多万吨标准煤。
记者了解到,继锅炉能效标准后,国家质检总局正在对换热压力容器能效标准进行拟定。
而电梯行业还没有相关能效标准出台的消息。相关人士表示,相对于锅炉标准的制订,电梯能耗的评定标准较为困难,以技术和部件取代系统进行分级的方式更易于操作,实施起来会比较方便。
该人士认为,电梯不能盲目地追求新技术,而忽略了一些关键的问题,首先,要做到安全第一,不能因为要达到节能的要求,就降低设备的安全性;其次,不能降低设备的性能和乘客舒适度;同时,必须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产品,这样才能够保证电梯的质量;另外,电梯制造商要考虑整个产品或技术寿命周期的总能耗,要考虑到包括制造、产品回收和材料提取等在内的关键因素,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节能降耗。
此外,特种设备中的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领域也面临着能耗高的问题,这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也将逐步推进。
目前推进工作顺利
针对目前特种设备节能工作的推广进程现状,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陈钢表示,电梯、锅炉、换热压力容器等高耗能特种设备,具有数量多、增长快、能源消耗量或者转换量大的特点,节能潜力巨大,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是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他介绍,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高耗能特种设备约268.5万台,其中锅炉60.9万台,换热压力容器69.8万台,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耗能特种设备总量大约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
据了解,2008年组织开展了“三个万”节能工程,2009年组织开展了“四个五”节能工程,针对锅炉水处理不达标、司炉人员操作水平低、锅炉房管理粗放、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当前,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监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特种设备节能监管体系和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一些单位节能意识不强,特种设备节能服务机构培育发展不足,特种设备节能监管技术支撑条件不足,缺少有效的激励政策和必要的投入等都有待解决。
陈钢表示,我国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规划。国家质检总局目前正在制定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规划。该规划将明确提出到2015年、2020年各阶段工作目标,确定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重点工作思路以及保障措施。
二是开展“四个一”节能工程。今年我们正在组织开展1000台在用燃煤工业锅炉运行能效快速测试方法应用试点、100个安全与节能管理标杆锅炉房建设、10个锅炉设计文件节能审查试点、10项节能新技术应用示范的“四个一”节能工程,全面推进对生产、使用和检验检测各环节的节能监管。
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高耗能特种设备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关键词:设备 高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