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机械>  正文

非常规“出牌”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三年路线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18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要不要加息,什么时候加息,无疑是今年最热的经济话题。2月以来,中国进入了负利率时代,关于CPI的质疑,关于通货膨胀的警示,关于加息的预期……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在中国,经验式的论断、规律性的推断在很多情况下都不奏效,预测很多时候只能流于空洞,非常态“出牌”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常态。
  2008政策三大急转变
  2008年初,中国经济已连续5年以高于10%的速度加速增长,经济增长有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
  为消除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8年的宏观调控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正是着眼于“双防”的目标,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支出要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
  然而,2008年1月中旬以来,在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江西、贵州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停电停水、通信中断、交通事故频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受到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2008年初的CPI一路飙升,在2月份创下了同比上涨8.7%的最高峰。严重的雪灾导致很多农产品的产量下降,很多南方城市的农作物被冻死,原定在春节期间上市的农作物也因雨雪灾害不能按时供应,再加上道路交通不畅,商品不能及时运抵目标市场,很多食品、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价格上升,最终导致CPI上涨。
  6月份受上年涨价翘尾影响减弱而回落。下半年各月翘尾影响减弱、新涨价因素减少甚至下降因素增多,CPI涨幅一路下滑。下半年CPI平均涨幅仅3.9%,比上半年回落4个百分点。数据的演变表明,2007年5月开始的、由猪肉价格迅速上涨所引发的新一轮通胀,于2008年末可告基本结束。
  受到2008年初南方冰冻雨雪灾害以及汶川地震的影响,南方地区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国际上,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逐步扩大,对中国的出口、金融等领域产生影响,国内出口呈现下滑态势。
  为了刺激经济发展,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随后,央行又决定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2008年第三季度,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世界金融危机,西方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的风险不断加大,国内房地产、钢铁、汽车等重要支柱产业产销大幅度下滑。保证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随后,国家出台了一揽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
  10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其中包括全力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收购,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从今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10月25日,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已经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随着国际环境内的金融危机影响和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经济的逐渐衰退,外需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进一步扩大内需成为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
  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明确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1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四项实施措施。
关键词:宏观 投资 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