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转型压力 中国经济“战车”驶向何方
中国的经济结构模式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首先全球化是一个大环境,在这样的浪潮下,中国企业正在直面世界经济的各种难题;其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制造行业未来将不是中国产业的一个优势;当前汇率的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此外,中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在这个基础上要持续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需要彻底改变经济模式。
在过去20年间,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中国的商业模式为出口导向和低成本的大规模制造。随着世界范围的节能、环保和新兴行业的兴起,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势在必行。不过,这列曾经是世界行驶最快的列车应驶向何方?战车的驱动力何在?这些问题都成为本届达沃斯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转型很迫切
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可能性有多大?这已经不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参会者真正关心的是:是什么驱动或影响经济模式的变化?
在2010夏季达沃斯举办的“重新思考中国的竞争优势”论坛上,有关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已经被设为一个既定命题,而非假设。
“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环境和经营模式,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放慢了20%-30%,在外部需求变弱之后,出口拉动经济的经济方式应该转换为消费拉动型。但是,目前消费拉动型仍处于较低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顾问朱民如是表示。
在朱民看来,中国的经济结构模式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朱民认为,首先全球化是一个大环境,在这样的浪潮下,中国企业正在直面世界经济的各种难题;其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制造行业未来将不是中国产业的一个优势;当前汇率的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此外,中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在这个基础上要持续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需要彻底改变经济模式。
WPP集团首席执行官Martin Sorrell也在演讲中表示,中国以前都是制造业为主,并有很多巨额出口,虽然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但中国政府还是做了很多精彩措施来调整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但是,这种调整仍带来了“阵痛”,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一定会面对的。
创新是核心
如何才能改变“世界工厂”的形象?如何将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以及出口导向的结构模式,转化为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呢?在这一点上,专家们几乎给出了一致的答案:创新。
朱民认为,中国经济结构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创新。基于中国的资源,中国最多的资源是人口,这是中国发展的前提。历史经验显示,在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以后,人口的附加值必须要增加,人们只有掌握一定的财富才会有需求。人口资本的增值和创新能力的增加才是中国经济模式转变的核心。
对此,Martin Sorrell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从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来看,尽管每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和阶段不一样,但是很多国家在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后,仅仅是凭借劳动力优势的企业就难以为继。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公司成本同期上升的同时,想要获得资本的积累就只能创新。Martin Sorrell说道。尽管经过20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未来前景美好,但是创新仍是其中的关键。”
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Jennifer Blanke认为,目前中国处于一个靠效率拉动的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也非常清晰。不过,中国竞争力想要不断上升,就必然需要创新。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包含多重含义:如提升竞争体制,提高教育水平,改进技术运用等。与此同时,政府也应打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和引入合适的资金。
谁来主导?
转型往往伴随着“阵痛”和艰难。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哪些才是决定性因素?目前看来,政府和人才等元素都不可或缺。
朱民在论坛中一再表示,经济结构转型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在转型的过程中,要提高人才的素质,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这意味着对教育要加大投入,尤其是高等教育。与此同时,再进行一系列的政策改革,而改革的重点也应该放在人身上,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
关键词:经济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