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中国铁路世纪隧道--狮子洋隧道项目
由中铁隧道股份施工的、被誉为中国铁路世纪隧道狮子洋隧道“跨越号”、“卓越号”盾构已在水下昂首挺进4.8公里,圆满完成了掘进使命,并正在进行着增援协作方的征程。这条隧道攻克的难题之繁多、首创技术之先进、理念影响之深远,都堪称中国水下铁路隧道建设史上的典范。
攻坚克难,引领中国水下铁路隧道建设新时代
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全长10.8Km,盾构区间长9340m。盾构隧道部分采用4台泥水盾构进行两两“地下对接,洞内解体”的方式组织施工。狮子洋隧道上方水道江面宽3300m,最大水深近30m,是国内第一条高速铁路水下特长盾构隧道,被称为“中国铁路世纪隧道”。
狮子洋隧道开工之前,项目部即面临三大特点和六个技术重难点所带来的挑战,主要包括:第一条铁路水下隧道、隧道三次穿江越洋、软硬不均地层中的盾构施工等项目自身特点,以及盾构选型、施工、精度等技术重难点等,项目团队担负着前所未有的重大使命。中铁隧道集团高度重视,多次派专家到现场查看工地,并迅速组建了以中铁隧道集团总工程师洪开荣为项目经理、中铁隧道股份副总经理王坤为常务副经理的管理团队,负责狮子洋隧道项目的施工管理。项目团队制定了超前的管理思路,全盘筹划,精打细算,对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预测、分析,制定出预案和解决方案。对于施工的执行环节,项目要求每个工序都要一丝不苟,严格执行到位。
项目团队把盾构机纳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招标合同确定以后,在集团公司设备部的大力支持下,狮子洋隧道项目部派出监造小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工作在车间、吃在车间、住在车间,终于保证了盾构机第一时间出厂。在施工中,项目部还根据需要,对管片安装机、水冷却系统、水循环系统、主轴承润滑系统等部件进行了改进。此外,项目还设计了刀盘泥浆环流冲刷系统,后来被德国盾构制造商海瑞克采用,并被应用到广东台山核电站等工程盾构机上。
据王坤介绍,项目在施工中还遇到了罕见的软弱不均地层。项目在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2000余人次带压进舱,比国内盾构施工带压进舱施工的总和还多,可见该地段施工难度之大。于是,项目出现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关键时刻冲得上的队伍,他们就是以项目副经理李新伟为队长、以项目部机械副总古宗华、工程部副部长游永锋为副队长的带压进仓突击队。为精确平衡压力,突击队员需在5.1公斤的压力下进舱工作。为保护队员身体安全,每次四个小时的带压进仓,工作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就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项目依然保持了每月60米至80米的进度。“这都是工人们争分夺秒拼出来的!”王坤这样评价他的团队。
在江底破碎带施工中,项目科学制定方案,精心组织施工,大力开展科技攻关。为保证顺利过江,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多次邀请广深港公司、铁四院、监理及中铁隧道集团专家,对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破碎段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反复论证。王坤介绍,高风险隧道项目施工必须具备完善的预案、经常的演练、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技术,才能在关键时刻防范风险,化解风险。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障碍,经受住了几乎无法逾越的压力和坎坷,抱定一定要把项目干好的决心和承诺,历尽艰辛,执著坚守,最终顺利通过了江底破碎带施工,攻克了江底破碎带施工难题,为国内同等地质条件下海底盾构掘进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狮子洋隧道的施工中,碰到了许多盾构施工中从未遇到的难题,如盾构始发端头涌砂、软弱富水地层管片上浮与错台分析、软硬不均高黏地层掘进与带压进仓、硬岩地层泥水盾构注浆技术、泥水盾构环流系统研究、深埋塌陷区地层加固和盾构脱困等。项目总工杜闯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始终走在现场施工的前端,最后硬是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将难题一一攻克。
卓越管理,引领国内建筑行业施工水平新跨越
项目部成立初期,全项目有过盾构施工经验的只有六人,但后来他们施工的狮子洋隧道获得了国际项目管理银奖、中国项目管理金奖;项目部前期只有30多人,但却管理了90多家共计1500人的明挖施工队伍,在8个月里完成6万方混凝土、30万方土石方施工以及围护结构的施工;项目困难重重,却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发明专利2项,部级工法多项……
在项目进场前,管理层到武汉长江隧道、穿黄工程、上海地铁等盾构项目进行了调研,了解盾构技术选择和管理模式。在深刻分析项目形势后,项目参照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很快明确了“三新”、“四高”、“五实现”的建设目标,即以建设首条中国水下铁路隧道为“新起点”,树立引领盾构科技穿越江河湖海的“新理念”,完成锻造中国中铁隧道品牌的“新使命”;“四高”即建设一座高品质的铁路隧道,打造一个高效能的管理团队,培育一批高技能的盾构人才,研发一组高精尖的技术成果;“五实现”即实现盾构掘进信息化,实现管片生产工厂化,实现施工作业标准化,实现项目管理精细化,实现团队建设人文化。
项目的管理风格可以用“雷厉风行、丝丝入扣”来形容。在项目进场前,项目班子带领广大员工,只用了26天,就完成了100亩居民用地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了项目按期进场、及时开展工作;进场后,项目部马上对明挖、掘进、衬砌、铺底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立体施工,确保项目在雨季来临前完成了明挖,在盾构进场前完成了基坑,在盾构施工同时开展二衬、铺底等工作,全部工序高效而有条不紊进行。在对各节点工期目标的执行上,项目部制定精确的工期目标,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同时,项目团队注重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优化促进施工生产效率的提高,注重通过技术细节的把握有效地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在技术方案的制定上,项目部要求技术人员进行观念上的改变,在完成施工任务的基础上,要综合考虑方案的经济性、对成本的影响、有效规避施工风险,给技术管理提高到新的高度。
在精细化管理中,项目团队一方面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量化的考核标准;一方面以表格形式对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进行明确,以便跟踪和考核。在精细化管理的推进过程中,项目部优化了管理流程,细化了管理环节,堵塞了管理漏洞,增强了项目管理的刚性和执行力。另外,狮子洋隧道严格按照铁道部标准化建设总体要求,坚持以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为基本理念,以工程安全、质量为核心,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推动项目管理由标准化走向精细化,实现项目绩效由优秀走向卓越。同时,狮子洋隧道项目与中国中铁和中铁隧道股份合作,引进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实现了进度分析到分钟、成本管理到螺钉、物资采购零库存,实现了盾构远程监控,实现了盾构掘进地面控制。狮子洋隧道“信息化打造智能型项目”的建设经验后来在全路推行。
安全管理方面,项目奉行立体作战,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做法。立体作战,即建立系统性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管理滴水不漏;无中生有,即借鉴其他项目的经验教训,对照自身查找隐患、制定预案,调动员工我要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小题大做,即对施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举一反三,透过现象找本质、制定对策。项目严防死守,自施工以来,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
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智慧的团队、干练的团队。困难在前,他们勇于挑战,勇于克服。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兑现对企业的承诺,坚决守住自己的阵地!
关键词:隧道 盾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