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机械>  正文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新定位上报国务院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8月6日   来源:网易财经
8月5日,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方案已上报国务院,至今已有一月之余。“京津冀规划编制时间较长,横跨整个‘十一五’,之所以至今没有获批,中央可能有更为慎重的考虑。”该人士说。
  他进一步表示,如果工作进展顺利,规划有望在年内出台。京津冀的定位已经突破“中国经济第三极”的概念。“京津冀的定位可以是知识经济示范区、新兴产业先行区、现代交通运输设备生产基地和钢铁生产基地。”
  国家发改委官员也反复对记者强调:“我们并没有刻意将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比较排名,‘经济第三极’的概念有偏颇。”
  记者了解到,在京津冀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河北省的态度是非常积极,而北京和天津则相对较弱。河北省一位官员回忆,近日,他在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时发现,某部门办公室张贴着一张“京津一体化发展”地图。
  这张地图对他的震动很大,“河北迫切希望融入到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国家需要建立一个更高层面的机构来推动三地协调发展,打破行政分割”。该官员说。
  京津冀新定位
  已经提交国务院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由国家发改委根据三地规划统筹而成。根据记者了解,该规划对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
  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为主。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林立,人才高度密集的优势,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产业,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逐步向外转移低端制造业。
  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天津主要发展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并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
  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此外,河北省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牧业,作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对于上述定位,国家发改委方面没有异议,而河北方面并不满意。“河北省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传统产业基础之上,河北有空间发展新兴产业,太阳能、新材料等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张建国说。
  产业同构之困
  按照上述城市定位,三地产业结构需要经历一次大规模重构。
  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王昊长期关注京津冀城市产业发展。他在不同场合强调,京津冀三地应在合理定位基础上,实现三地合理分工。现行的矛盾在于,三地的定位和目标存在重叠,在地方规划过程中发展重点和规划产业大致相同。
  京津冀三地产业同构的矛盾由来已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区域内大部分省市形成钢铁、化工、建材、电力、重型机械、汽车等传统产业,目前又在竞相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以京津两地汽车产业发展为例,王昊说,北京、天津两地都竞相发展汽车产业,而这种发展都是建立在地方政府内外有别的政策基础之上,两地的汽车产业都有相对垄断性,这种发展短期内有利于地方GDP和财政收入,但是从长期和京津冀整体利益角度看,却弊大于利。
  更为区域经济领域学者质疑的是,京津冀三地都规划自己的港口,天津、秦皇岛、京唐港以及曹妃甸四大港口集中密度在世界上极为少见。
  在一轮又一轮的投资冲动之下,三地产业趋同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加强。根据有关研究,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目前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7以上。
  张建国认为,基于这种现实,迫切需要三地形成一脉相承的产业链。以生物制药产业为例,北京可以依托研发优势,天津拥有政策优势,河北拥有众多生产企业,三地可以共享产业利润,共担风险。
关键词:装备制造 京津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