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落40年的风霜 攀钢人踏上“新的长征”
截至7月1日,攀钢投产40年来累计产铁1.18亿吨,上缴国家利税近400亿元。攀西钒钛磁铁矿曾是外国专家眼里的“呆矿”,在攀钢人手里正变为一件件钢铁钒钛精品。
在建成投产40年后的今天,攀钢逐步由一个品种结构单一的“钢坯”公司发展成为现代化的钢铁钒钛精品基地,由一个单一的钢铁厂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钒钛产业优势明显
作为国内惟一运用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厂家,从1970年投产至今,攀钢人对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技术攻关,逐步攻克了高炉渣涨泡、渣铁分离、炉渣粘罐、铁损高等难题,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工艺、技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外同类型高炉先进水平。
目前,攀钢己具备年产铁930万吨、钢1070万吨、钢材945万吨、钒制品2.8万吨、钛精矿48万吨、钛白粉13.3万吨、高钛渣18万吨、钛材3000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的产钒企业。同时,攀钢也是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重要的钛白粉生产基地,重要的铁路用钢、无缝钢管及军工特钢配套生产基地,成为四川省首家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的企业。40年来,攀钢累计产铁1.18亿吨、钢1.07亿吨、钢材8000万吨、钒制品17.34万吨、钛精矿311.22万吨、钛白粉43.07万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438.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43.66亿元,其中利润总额65.43亿元;累计实现出口销售收入47.49亿美元。
同时,攀钢开展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民族钒钛工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格局和竞争优势。钒产业形成钒渣、氧化钒、钒铁、钒氮合金等系列制品,技术和规模世界领先,使我国钒产业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钛产业形成钛精矿、钛白粉、高钛渣、氯化法钛白、金属钛等系列产品,规模、技术和品种达到国内先进,高品质钛白粉国内领先;钢铁品种结构不断升级,培育形成系列国际国内知名的精品名牌。攀钢钢轨成为国家出口免验产品,京津城际铁路100%、武广高铁70%使用攀钢钢轨。另外,攀钢生产的核电管、模具钢、军工用钢等,广泛用于国家核电和国防军工重点工程。
创新硕果累累
在自主创新领域,攀钢探索出难利用、低品位、多金属共生矿的综合利用道路,形成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成为国家首批自主创新型企业,获批建立国家钒钛重点实验室。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钒氮合金生产等工艺技术世界领先,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二等奖;三氧化二钒、高钒铁生产技术国内惟一,高速重载钢轨、大口径无缝钢管、钒制品、微细粒级钛精矿、高品质钛白等生产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电管研发国内领先。40年来,攀钢累计取得科研成果350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94项;拥有专利授权681件,其中发明专利175件。目前,攀钢每年新产品产量比例在2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50%以上。
40年来,攀钢开发攀西钒钛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累计投入超过50亿元,实施环保项目160余项,基本实现废水“零”排放,目前,攀钢年减少烟粉尘排放量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大幅降低,高炉、焦炉煤气回收利用率达到95%以上,成为国家首批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发展蓝图清晰
抖落40年的风霜,攀钢人又开始了“新的长征”。
“国家已经批复同意鞍钢与攀钢联合重组,我们相信在新的鞍钢集团的正确领导下,攀钢一定会迎来新的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攀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樊政炜对攀钢未来充满自信。
在攀钢决策层眼里,攀钢明天的蓝图已经清晰可见:以40年的发展实践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四五”发展战略,奋力推进攀钢二次创业,实现资源利用、竞争实力、品种规模、经济效益“四个上水平”。坚持一个战略目标:把攀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拓展做大钒钛、做精钢铁、做好资源、做强企业四大战略思路;推进资源战略、精品战略、科技创新战略、人才兴企战略、管理流程再造战略五大战略措施。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余自盨表示:“攀钢将力争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到‘十二五’中后期基本完成二次创业。”其中,钒资源利用率达到72%,钛资源利用率达到45%(以攀枝花矿计算);钒产业规模和技术做到世界第一,钛产业品种规模做到中国第一,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钢铁产业全面升级;形成年产钒制品4.5万吨、钛精矿100万吨、高钛渣58万吨、钛白粉51万吨、海绵钛1.5万吨、钛材1万吨、硫钴精矿8万吨、氧化铬1.4万吨、钢1073万吨、钒钛铁精矿15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年营业收入10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180亿元以上、利润总额60亿元以上。
关键词:攀钢 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