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北钢重组“怪胎” 实为鞍钢重组铺路
钢铁业再次上演了一场“病人背死人”的重组剧。近日,在辽宁省政府的大力撮合下,本溪钢铁集团(下称本钢)“被迫”娶了北台钢铁集团(下称北钢)。
7月8日,记者从本钢获悉,本钢、北钢正在对两家公司的采购、销售渠道进行整合,“整合速度很快”。
虽然重组已成定局,但据本钢内部管理人士透露,辽宁省政府是本钢、北钢火速重组的幕后推手。从市场化角度出发,本钢并不想接手“负债很高”的北钢。
本钢一位高层甚至在私底下抱怨,本钢重组北钢后成立的新公司“是一个怪胎”。
辽宁省急着将北钢嫁给本钢,可谓用心良苦。一位接近辽宁省政府的知情人士表示,省政府对本钢和北钢进行“拉郎配”,一方面是北钢90%以上的高炉面临淘汰,另一方面,有利于辽宁省在鞍钢重组本钢时获得更大利益。
北钢债台高筑
重组之前,北钢已债台高筑。
“北钢目前有200多亿元负债,其中大部分是银行贷款。”上述本钢内部人士说,“北钢先后按当地政府要求重组了钢管、曲轴、重型、化肥等破产企业,安置了大量职工就业,偿还了原企业拖欠的巨额债务。”
来自官方网站上的信息显示,北钢集团是“集本溪北营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北方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溪北方机械重汽有限责任公司、本溪北台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年产能1000万吨,以生产建材为主。2009年,该集团营业收入490亿元,位列辽宁百强企业第六位。
虽然当下负债累累,但北钢也曾经风光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钢只是一个小型企业,年产能不到200万吨。到了90年代末,北钢开始扩张,在短短两三年里,资产规模就膨胀至辽宁省前几名。
但快速扩张却给北钢埋下了隐患。
钢铁业专家许中波告诉记者,由于扩张速度很快,北钢股权结构非常复杂,负债也非常高。“建龙钢铁原来和北钢商谈过重组,但北钢太复杂,(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知难而退了。”
除了负债率极高,北钢还面临淘汰落后的巨大压力。
据记者了解,北钢现有高炉11座,只有一座高炉超过500立方米,剩下10座全部在400立方米以下。目前,国家已明令要求在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以下的落后产能,而500~600立方米的高炉也属于国家限制发展的低水平产能。
“负债高,再加上技术装备落后,北钢只能选择重组。”一位北钢销售科人士感慨地说。
关键词:钢铁 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