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3家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日本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作为该观点的佐证:近日,日本气动元件研究开发制造商SMC公司在北京的工厂,正在引进一批将未成品在机器间转移的机器人设备;制造工业轴承等精密器械及部件的日本精工NSK公司在上海的工厂也在计划引进在组装线之间传输元件的机器人设备;还有生产液压马达的日本Nabtesco公司,同样正在考虑安装一种为制成品喷漆的自动化设备。而此前,在这3家工厂的车间中,都是由人力在操作。
KatsushiSaito认为,推动这种自动化进程的有几个因素:首先是中国的劳力成本上扬。虽然各省设定的最低工资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未作调整,但今年有所上调。广州市的月度最低工资预计年涨幅为20%左右;上海为15%;而其他地区上调幅度也在10%~20%之间。许多制造商短期内可以承受这种工资涨幅,因员工成本仅约占销售额的5%~10%。但由于人力成本可能继续上扬,现在制造商开始考虑自动化是有道理的。
同时,尽管工资不断上扬,许多工厂仍面临人手短缺问题。由政府倡导的中、西部开发为中国内陆地区创造出更多的岗位需求,到沿海地区打工的民工减少了,而多数工厂都设在沿海地区。工人在沿海地区的生活成本增加也使这种趋势加剧。
其次,经济增长本身也推动着资本密集化制造业的发展。举例来说,近期汽车与电子机械生产急剧上升,除了经济日益复苏外,政府的刺激措施也是重要因素。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1360万辆,使中国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汽车市场。受汽车保有量仍较低的内陆地区销量增长支撑,2010年之后中国的汽车产量将继续增长。中期来看,中国年汽车产量可能达到2000万辆,几乎是日本产量的两倍。产量及其带来的收入如此之高,使得汽车生产厂目前可在先进设备上加大投资而不至于过多地降低盈利。
最后,汽车生产厂主动地推进自动化以保持质量也是机器人越来越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工业用机器人制造商安川电机(YaskawaElectric)在上海的工厂使用机器人来焊接电路板。为汽车、电子器件等各种产品提供元件的欧姆龙(Omron)公司已上海工厂内安装了一套传感器系统,这套系统在检测到生产线上有不合格产品时可向工人发出通知。汽车组装线上越来越多得使用焊接机器人,使得机器焊接的质量水平比以往人工焊接更可靠。
机器人的备受青睐带来自动化设备制造业的市场繁荣。日本机床行业对中国的出口比金融危机最严重时已有明显恢复。据了解,中国电子元件公司所下的订单一直很稳定。中国对这类机器的需求在2009年12月之时即已超过日本国内的需求量,目前占到日本机床订单量的约30%。
同时,文章还指出,中国不仅仅是潜力市场,也是个竞争者。2009年中国机床产值超过日本及德国居全球第一。但由于中国公司的专业水平较低,在这一领域,中国制造商仍无法对非中国公司构成直接竞争。即便是中国最大的机床制造商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属下的各家工厂,仍大量使用自动化机械生产商法努克(Fanuc)及西门子(Siemens)生产的数控系统来控制制作工艺;他们还采用日本THK生产的机器来控制输入线路的直线导轨,并采用日本精工的滚珠螺杆。
尽管如此,日本及欧洲的制造商仍是自动化高端产品的市场主导者。客户更加看重高端机床产品的质量而非价格。日本及欧洲产机床的精确度平均是中国产品的五倍,此外,这些公司还提供广泛的技术支持。数十年建立起来的声誉也很重要。所有这些对于新进入这个市场的中国公司而言都是很高的壁垒。从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来看,中国目前相当于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前半期的水平。随着中国工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技术,中国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也会增加,因此,KatsushiSaito指出,外国自动化设备制造商面临的挑战应是如何利用这个机遇。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