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机械>  正文

沃尔沃中国转型建筑设备 商用车竞争败北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6月7日   来源:财新网
对全球第二大商用车集团沃尔沃来说,中国市场是个令其五味杂陈的地方。它是最早合资进入中国商用车领域的企业之一,但并未尝到分享中国市场蛋糕的喜悦。从与中国重汽合资合作的失败,到日产柴、西沃、申沃的业绩平平,中国商用车市场给沃尔沃集团留下的是苦涩和无奈。
  中国本土商用车的强势发展以及中国偏低端的市场需求结构,是沃尔沃等高端外资商用车品牌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使得它们难以在各占一半股份的合资公司体制结构中争得运营主导权,同时还必须拿出灵活的市场产品策略。
  “我们在中国的业务重点,确实有转变。”5月21日,赴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沃尔沃集团CEO雷夫•约翰森(Leif Johansson)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面对在中国商用车市场难以反转的市场格局,沃尔沃已选择从建筑设备领域另辟蹊径。
  雷夫•约翰森以“非常遗憾”来概括与中国重汽的分合;又以“天作之合”来自评对山东临工的投资。沃尔沃集团在中国合资合作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对外资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开拓与发展,颇有镜鉴意义。
  败走济南华沃背后
  在中国的商用车合资领域,沃尔沃是一只“早起的鸟儿”。2003年6月,沃尔沃集团和中国重汽在北京高调宣布了合资计划。双方共同成立济南华沃,注册资金6亿元,生产售价约80万元的12升发动机牵引车、载重车。这是中国发改委在重型卡车领域批准的第一家合资公司。
  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颇受欢迎的沃尔沃高端商用车,在中国却遭遇了有价无市的尴尬。欧美市场对商用车驾驶舒适度的要求与乘用车类似,因此价格也比较高;而中国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的性质更明显,消费者追求的不是舒适度,而是产品的性价比,市场需求结构以低端商用车为主。
  一位参与组建济南华沃的沃尔沃集团前高管告诉本刊记者,中国重汽希望沃尔沃能够降低产品价格以适应中国市场,但沃尔沃集团没有同意。“华沃”产销量始终徘徊在几百辆的低位。
  2004年,中国重汽自行开发推出了一款与合资产品“华沃”类似的“豪沃”卡车,价位在20万元-40万元之间。因为适应市场需求,“豪沃”的年产量很快达到1万辆左右。
  然而,双方就此陷入了知识产权争议,沃尔沃集团指责中国重汽“窃取技术”。这场风波最后虽不了了之,但双方已越走越远,沃尔沃集团不再对合资公司进行进一步的投资。知情人士透露,“沃尔沃集团对济南华沃真正的投资连3亿元都不到。”
  中国重汽也开始积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2009年6月19日,中国重汽宣布与全球第三大商用车集团——德国曼集团(MAN)合作,后者以53亿元购买了中国重汽约25%的股份。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当时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双方将停止在中国市场的合作。是年年底,沃尔沃和中国重汽低调地正式“分手”。
关键词:沃尔沃 建筑设备 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