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低碳攻略:建议开辟低碳装备制造园区
40%-45%的碳强度减排目标成为高悬在一些地方政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浦东也不例外。
但就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例,依据沪上多家研究机构的计算,上海目前为人均年排放量12吨,中国为4.3吨,世界水平为4.28吨,欧盟10吨,日本9.9吨(其中东京5.5吨),美国20吨。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就指标如何分配地方征集意见。此前有消息传出,指标分配方案可能仍沿用“十一五”GDP能耗减排指标分配方式,各地指标与中央指标相近,可能略有上下浮动。
“未来碳减排工作将会与现行节能减排工作并轨,依托节能减排的推进机制推进碳减排”,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星翼说,他正在主持《“十二五”浦东新区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戴星翼说,目前不确定浦东新区“十二五”期间的碳减排任务是多少,但“区属工业直接减排的潜力已较为有限。仅仅依靠目前的推进方式,浦东完成减排指标将较为吃力”。
在工业企业能耗方面,浦东也并非如外界想象的低碳。2008年,浦东工业企业能耗(万吨标准煤)数据处于上海市最高水平,占上海市各区县区属工业企业能耗的25%。
从产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数据看,浦东位居中游。从产值能耗降幅看,浦东位居全市后列。
“浦东应更多地发挥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作用,探索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经济转型,不仅完成自身的减排任务,也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戴星翼认为浦东不仅要低碳,而且要成为样板。
节能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并重
与无锡、德州、敦煌等城市主打新能源产业的低碳或者太阳城方案主打新能源牌相左。戴星翼认为,“浦东没有独立的能源供给系统,因此,所谓发展低碳经济只能是在既定的碳背景下的节约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浦东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发展潜力主要集中于城市建筑的屋顶、墙面资源的利用及原南汇的沿海风场”,戴星翼说。但如果无成本有效的成套技术或解决方案,太阳能、风能在浦东的发展只能取得有限进展。
戴星翼认为,优化产业结构应当是浦东降低工业企业能耗工作努力的方向。在企业层面这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发觉品牌的价值潜力。在区域层面上优化结构的潜力则主要表现为不断引进更先进的企业。
和别的区域一样,浦东节能减排方面存在具体而微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现行统计制度存在不足,统计部门缺乏强制力,主要靠企业的自觉配合,政府部门对于不提供统计数据的企业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
以重点企业为主的监管制度虽然更有针对性,也易于操作,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对于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目前各部门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关注过程本身以及减少的能耗、水耗和循环利用率等指标,还未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
此外,目前的鼓励和引导措施激励性不足。当前企业的违规成本太低,处罚金额远小于治污改造和运行成本。
关键词:装备制造 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