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詹纯新:全球为我所用 我为全球制造
5月23日上午11时,湖南大剧院。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现场。
当身着深色西装的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从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手中接过“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奖杯,高高举起时,全场近千位知名企业家为之热烈鼓掌。
詹纯新举起的这个光灿奖杯,是中国企业管理最高奖项,由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于2005年设立。
这个奖杯,凝聚多个第一:这是“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设立6年来,首次颁给湖南企业家,首次颁给湖南企业,也是首次颁给中国工程机械企业。
领取大奖的当天,詹纯新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并对话省内外媒体,畅谈中联重科的发展及未来。
“奖项是对湖南新型工业化的高度认同”
“这个奖项,是对湖南新型工业化的高度认同,也是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高度认同。对中联重科和我本人来说,这是巨大的鞭策和鼓舞。”面对镜头,詹纯新谦逊地说。
谦逊的背后,是18年来,詹纯新带领中联重科向着世界重型机械的巅峰不断跨越、不断攀登的砥砺雄心。
从1992年借款50万元创立中联重科,短短18年,通过持续创新发展,中联重科以年均60%以上的增速滚动式超常发展,成长为资产278亿元、员工21000多名的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基地分布于湖南、上海、陕西以及意大利米兰等地,在国内外建成12大产业园区。
根据最新的行业排名,中联重科已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前十强。
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负责人这样评价詹纯新和他引领的企业:詹纯新从一名普通技术员逐步晋升为研究员,他的技术创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影响深远,为国家科研院所转制、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自主创新需要全球视野”
5月23日下午,刚刚拿到大奖的詹纯新,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发表题为《产业化、科技化、国际化》的主旨演讲。他回忆起不久前刚刚发生的一件事:在一个著名的工程机械国际博览会上,中国企业展台成为整个会场的热点和亮点,但除了正常参观洽谈的人外,还活跃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是各大跨国公司派出的技术专家和法律专家,其任务就是对所有的中国产品进行“地毯式”侵权排查。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跨国公司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中国企业的威胁和压力,说明了中国制造的模仿之路已经走到尽头,说明自主创新对于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是多么的重要。”
詹纯新表示,在自主创新领域,中联重科走的是一条“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企业国际化”的道路。
他将中联的前身——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和中联的现在做了一个比较:18年前,研究院平均每天收入不足1万元,现在,中联每天收入1亿多元;18年前,研究院是吃“皇粮”的事业单位,现在,中联每年要上缴税金近20亿元;18年前,研究院制订的仅仅是国家标准,现在,中联重科已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代表中国企业参与制订国际标准。
“这就是科技产业化的魅力、自主创新的价值体现。”詹纯新骄傲地说。
他认为,自主创新不是一个企业的一枝独秀,而是企业群体的创新和共享。正得益于全行业共同的创新和知识共享,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长为世界工程机械生产大国。同时,自主创新需要全球视野,把中国标准变成世界标准。
“中联的精彩还在后面”
在全球的工程机械领域,中联正越来越多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2008年,中联收购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意大利CIFA公司,代表全球最高水准的技术为中联吸纳,混凝土机械全球第一的领导地位第一次被中国企业占据。如今,在中联重科长沙基地,人们可以看到CIFA在中国的“厂中厂”模式,不同肤色的员工在同一个工作平台合作,成为企业国际化的一个缩影。
2009年,中联主持制订了两项国际标准,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国际标准化组织具有投票表决权的单位。
“中联的全球化图谋,就是全球为我所用,我为全球制造”。詹纯新豪迈地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底蕴,詹纯新自信地说,“中联的精彩还在后面。到2015年,中联将力争进入世界工程机械前5强。”
关键词:中联重科 工程机械 詹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