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中旬,燃料乙醇行业又到了收购玉米的时节。今年的收购价每吨已经超过2100元,比去年同期高出300多元。同时,有消息传出成品油价格进入下滑窗口,燃料乙醇行业在成本增加和价格下滑的双重压力下,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我国燃料乙醇行业相对巴西、美国等国发展较晚,起步仅仅十年。我国在建设燃料乙醇项目之初,一方面考虑国际原油价格高涨,资源日渐枯竭,急需找到替代能源;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消化陈化粮的考虑,建设了四家总产能为102万吨的示范乙醇企业,并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醇类替代汽油列入了“十一五”发展纲要。
目前,在国内五家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中,有四家主要以玉米为原料,进行燃料乙醇生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国燃料乙醇行业饱受诟病,备受争议。
近年来,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确保粮食安全、叫停玉米制乙醇项目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甚至有专家上书发改委建言叫停项目;国家优惠政策逐渐收拢,企业处于市朝前的阵痛期。这就是我国燃料乙醇的生存现状。这个从诞生开始就伴随着争议的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负重前行。
事实上,认为燃料乙醇行业威胁粮食安全实在缺乏依据。如果按照3.3吨玉米生产1吨燃料乙醇来推算,我国四家燃料乙醇企业全年消耗玉米不超过500万吨,而我国粮食产量仅玉米就超过1.9亿吨,可见燃料乙醇消耗玉米量不足3%。显然把威胁粮食的安全帽子扣给燃料乙醇行业,既不成立也有失公允。
在通货通胀的大背景下,首先是农产品上涨。粮食涨价与燃料乙醇行业并没有因果关系,舆论误导并放大了燃料乙醇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这种呼声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导致整个燃料乙醇行业信心不足。燃料乙醇这颗“子弹”能飞多久,业内人士均很迷茫。
燃料乙醇行业还面临另一个生存压力,就是逐步收缩补贴等政策。从补贴的逐年下降,到消费税等优惠政策逐步减少,对燃料乙醇企业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取消财税等优惠政策已经成为趋势。
世界燃料乙醇起步最早的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巴西生产的燃料乙醇成本不断下降,原料及成本优势全球无可比拟。美国燃料乙醇和国内类似,也是以玉米为原料,每年用于生产燃料的玉米占总产量的16%至17%,企业多依靠政府补贴生存。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