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评论>观点>  正文

评论:光伏之“难”需“标本”兼治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08/2012 14:40:40   来源:CNMN

  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规定,商务部将从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多晶硅进口产品的倾销、补贴情况及其对中国同类产品产业造成的损害进行调查,并依法做出公正裁决。另外根据国际贸易原则,从立案到初裁一般要历时3个月的调查期,被“双反”国企业往往会趁机突击出口,为了堵住这段空档期,中国企业还向商务部提交了立案之后的追溯征收申请。
  9月17日,国内4家多晶硅制造企业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洛阳中硅和重庆大全新能源代表国内产业发起申请,要求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双反调查。在此之前的7月20日,商务部发起了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调查。
  据商务部最新公告,三案将进行合并调查,累积评估上述三国(地区)进口被调查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业内分析人士称,商务部决定立案更多的是考虑对欧盟施压。虽然贸易战必定是双输的结局,但在目前情况下,作出反制措施已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证据确凿
  困局之下的治标之策
  中国已建成规模以上多晶硅项目超过40家,2011年总产能近15万吨,是多晶硅生产第一大国。但是目前,中国43家多晶硅企业中为数不多的几家勉强开工,其他80%的企业已经停产,影响波及整个行业超过500多亿投资,造成失业人数5000人以上。与此同时,据最新海关数据,今年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多晶硅64496吨,同比增加近33%,已超过去年我国全年的进口总量,而在价格方面,同期累计平均进口价格26.44美元/千克,同比下跌61%。
  众所周知,中国光伏“三头在外”,这三头指的是原材料、市场以及核心技术。其中原材料主要指的就是多晶硅。而国外原料商常用的手段是:利用地位上的优势,在市场价格高的时候就拼命提高价格,而在市场价格低的时候,就拼命压低价格,来打压竞争对手。正是在这样的产业形势及市场环境下,今年8月,包括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洛阳中硅高科技、重庆大全新能源在内的国内四大多晶硅企业向商务部提交申诉,要求对产自欧盟的多晶硅实行“双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而此前,上述4家企业也向商务部提出了对美国及韩国多晶硅的“双反”申诉。目前商务部对于美韩的调查已经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