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来,儋州市那大镇桥南村委会水口村村民邵星升用手轻轻一拧,沼气灶便喷出蓝色火苗,然后他开始做饭、烧水。
邵星升用的沼气来源于几百米外的桥南村委会洗脚水村一家养猪场附近的沼气池,通过管道引入他家厨房。包括邵星升在内,这座沼气池一共为水口村50多户农民实现了集中供气,农民每年仅交50元维护费即可使用。
实惠和便利,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了管道集中供气。但是沼气池后期管理不完善,仍然困扰着水口村集中供气的未来。
实惠又环保,一年节省燃料费千余元
两年前,水口村养殖专业户莫世青扩大生产规模,在村里建起了万头养猪场。“每年出栏的肉猪有1.4万头。”莫世青说,猪是越来越多了,猪粪也越来越多了。猪粪何去何从成了养猪场的未来发展难题。
儋州市农村环境保护能源站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劝其申请建造沼气池。很快,莫世青养殖场的沼气池被批准立项,建造3座各120立方的沼气池,政府补贴20万元,莫世青自己拿出2.5万元。
“养猪场大,制造出的沼气也多,一户人家是用不完的,如果剩余沼气溢出,会造成空气污染。”儋州市农村环境保护能源站站长颜伟壮说。
最后,莫世青与儋州市农村环境保护能源站商量后,决定通过建造管道网络向周边农户供气。
去年12月,3座沼气池正式建造完成,开始向50户农户供气,每户每年收取50元的后期维修管理费用。
“以前是烧煤气、烧柴火,一家5口人,一年仅煤气就需要1000多元,现在改用了管道沼气,一年才50元。”邵星升说,自从去年年底用上了沼气,他再也不用煤气,更没有上山砍过柴。
实惠,是农村用户选择用管道沼气的主要原因,水口村50户农民每年可节省燃料成本5万多元。
让村民接受沼气的还有环境的改善。桥南村委会一共300户,养猪专业户就达100多户。“部分猪粪被清理出来作为农家肥,但是还有很多猪粪因为清理不及时,直接排到了水沟、农田里,成为污染物。”桥南村委会党支部副书记江水先说,莫世青养殖场的管道沼气模式为桥南村的养殖户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环保经验。
沼气商品化,亟待建立完善产销模式
水口村的管道集中供气,还处于起步阶段,后期管理并不完善,因此很多人怀疑,像这样的管道集中供气能否长久进行下去?
目前,莫世青养殖场仅收取每年每户50元的维护费,全村也仅2500元。“由于沼气池是新建的,管道也是新的,每户每年50元的标准能够达到收支平衡。但一旦沼气池出现稍微大点的故障,全年的维护费投入进去,也不够用。”莫世青坦言,沼气池并不是他的盈利目标,因此他没有聘请专职的技术人员。
据悉,莫世青养殖场的其中一口沼气池就曾因为出现故障没有资金维修而停止供气多日,给十几家农户带来不便。农民们也担忧,由于沼气池不能盈利,企业会疏于管理,随着沼气池和管道的老化,管道集中供气是否还能继续?
此外,沼渣沼液的处理也成了难题。莫世青只养猪,并不种植瓜果蔬菜,所以沼渣沼液只能外销。
“理论上来说,沼渣沼液是很好的有机肥,但是从沼气池里捞上来需要一定的成本,农民接受程度不大。”莫世青说,过去有农民前来购买猪粪,现在成为沼渣沼液,农民却不买了,“哪怕免费送,很多人都嫌麻烦”。
如果大量的沼渣沼液长期滞留在池内得不到使用,无法投入新料,不仅会产生污染,还会致使沼气池不产气。
儋州市农技中心曾经尝试过,为养殖大户和种植大户建立起“猪—沼—果(瓜菜)”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但由于成本问题而作罢。“如果瓜菜基地使用沼肥的量比较大,运输车扩大容量就可降低成本,菜农还是能够接受沼肥的。”儋州市农技中心主任吴曼峰说。
随着农村能源消耗日益增大,如果养殖企业完善服务管理,建立沼渣沼液销售模式,沼气商品化前景会十分广阔。有专家表示,如果沼气变成商品,用户就有了更大的实惠空间,而企业一方也会加强服务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本报那大10月8日电)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