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夏秋季节秸秆焚烧禁而不止,一边却是生物质发电厂“饿着肚子啃树皮”。
据江苏省电力行业协会日前透露,江苏省已建成投运的13家生物质发电厂,出现了家家亏损的局面。其中,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从2006年至今累计投资超过10亿元,在如东、淮安、泗阳、盐城建成投运的4座生物质发电厂更是陷入长期亏损。曾号称装机容量“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兴化中科生物质发电厂,运行不到一年就因巨亏而停产。
面对记者,江苏省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军一脸难色,“江苏已经投运的生物质发电厂,几乎每家都面临‘嗷嗷待哺’的窘境,秸秆吃不饱,好多只能‘啃’树皮、木屑甚至药渣。”
秸秆资源丰富为何还亏损?
收集难成为瓶颈,生物质燃料市场竞争加剧
据江苏省发改委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6年国家出台施行《可再生能源法》至今,全省共核准生物质发电项目28个,其中已建成投运13个,装机容量315兆瓦,按设计年可消耗农村废弃物244万吨;在建4个,装机容量96兆瓦,投运后年可消耗农村废弃物60万吨。预计到今年底,全省投运的生物质电厂将达到15家。目前江苏省绝大部分生物质发电项目集中在苏中苏北秸秆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
那么,作为专吃秸秆的生物质发电厂,为何会出现亏损?业内人士道出了最大“症结”:秸秆收集难,已成为生物质电厂的一大瓶颈。“当年积极上马生物质发电项目,主要是看好国家对发展新能源的重视。当地政府也承诺,只要把1/3的秸秆收上来,就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是,谁也没想到秸秆会这么难收集,直接影响了发电成本。”张军很是无奈。
一位生物质电厂的内部人员告诉记者,按照原来的设计,他们一年应烧掉30多万吨秸秆,但目前实际上秸秆只占了20%左右,“为了‘填饱肚子’,只好把能烧的都收了进来。”在这座电厂的仓库里,记者发现,原料很是“丰富”,如从山东等地收来的树皮、木材加工厂下脚料、粮油加工厂稻壳,甚至还有药厂的药渣。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