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建设“低碳”城市 注重“低碳”生活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21/2012 11:25:15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7版 | 作者:叶文建   作者:叶文建

  自从经济特区创建以来,福建省厦门市针对地域小、资源(能源)缺乏等实际情况,始终把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全国率先树立“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六个注重”突出抓好“低碳”经济,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一系列荣誉,基本实现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注重低碳机构、法规建设

  厦门市逐步健全组织机构。1985年成立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办公室,1990年成立节能技术服务中心(节能监察中心),2002年成立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2007年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约能源办公室,2008年成立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和协调小组及办公室等,形成政府牵头,各部门分工协作,全市上下共同推进的有效工作机制。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从2002年开始,厦门市先后出台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创建节水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节约能源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从制度层面上规范政府、企业、公众的行为。

  同时突出总体发展规划引导。厦门市“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城市,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厦门市坚持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融合的布局结构模式,形成组团式海湾城市,引导居民在组团内就近就地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减少碳排放,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2 注重产业发展低碳化

  厦门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优化工业结构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2011年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1.0:51.4:47.6,旅游会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工业内部结构不断向高端和节能方向升级,光电、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同时,严把产业项目准入关。坚持项目审批执行防污减排的政策措施,以环保为基准,抬高项目准入门槛。招商理念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大力引进环保型、科技型产业。从2008年起,厦门市严格执行“四不批”规定,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不批;不符合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的项目不批;市民反映强烈的项目不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