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上海碳排放试点启动碳交易建设入务实阶段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20/2012 15:19:35   来源:新华08网

  (记者李荣)一方面是必然要求、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是机遇和转型的空间。这就是我国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一个“双面相”。在全国7个试点省市中,上海率先迈出最为务实的一步,全面启动了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实质性步骤,形成了较为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意见和方案。

  对于上海试点的全面启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称之为“国内碳交易市场建设迈出的标志性步伐”,真正从“务虚”进入了务实阶段。去年11月,国家正式明确在上海、北京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目前各试点省市都有所进展,上海与北京的步伐较快。解振华说,今后国家在能耗及排放强度的约束上“只会强化不会放松”。碳交易试点应为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服务。

  ——“碳排放空间”日益成为稀缺资源

  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全球性重大问题。世界各国已逐步形成共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正在引发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绿色社会的前景,已是大势所趋。

  国家发改委人士说,我国的节能减排任务正日益加重。因为我国的碳排放增量占全球的比重正在日益加大。目前我国碳排放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但碳排放的增量占到60%至70%。无论从自身的内在约束还是国际社会的呼声来说,我国都需要尽快寻找到有效实现减排目标的途径。

  除了自愿减排之外,我国还在稳步探索基于强制性减排目标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7个省市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地区,要求其大胆尝试,勇于试点,总结经验,为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作好准备、打好前站”。此次上海领先一步,在试点中率先迈出“实在的一步”。

  与碳市场试点配套的是,国家还在加强碳交易支撑体系的建设。由于碳交易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建立相对完整和有效的市场标准、流程和制度体系十分关键。目前,国家已提出了控制能源消耗的总量目标,也提出了碳强度和能耗强度的约束性指标,这为建立碳市场奠定了基础。相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已在着手探索节能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的建设,在重点行业和企业形成能耗控制管理指南,建立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在碳市场认证核查、登记注册及总量、配额的设定分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开发应用。

  ——科学、适度、配套:试点三原则

  “在全国碳交易试点中,上海的步子又快又实。方案思路透彻、任务明确。”国家发改委人士说。

  据相关部门介绍,上海此次启动试点的范围包括:上海行政区域内钢铁、石化、化工、有色、电力、建材、纺织、造纸、橡胶、化纤等工业行业2010年至2011年中任何一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两万吨及以上(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重点排放企业,以及航空、港口、机场、铁路、商业、宾馆、金融等非工业行业中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一万吨及以上的重点排放企业。试点企业应按规定实行碳排放报告制度,获得碳排放配额并进行管理,接受碳排放核查并按规定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