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石定寰:新能源升级须动大手术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4/2012 16:49:46   来源:中国周刊

  关于新能源的政策,就像一注兴奋剂。政府扶植一下,补贴办法一来,民间就会疯狂地发展起一批新能源企业,他们的产量甚至可以和世界水平看齐。但是,当政策一松,补贴削减,这些企业又迅速没了精神头,甚至资金断裂以致倒闭。

  如何理解行业的这种“不可控”性发展?对此,《中国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

  产能过剩是误导

  新能源行业被看空,已经是持续两年的观点了。外界的观点是,行业对政策依赖程度高,利润率低,发展不健康。特别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国内大批的太阳能企业开始出现大幅度亏损。事实情况是怎样的?

  有这个情况。就拿太阳能光伏产业来说,过去发展快,是靠国际市场拉动的。他们都看到了国际市场,把产品卖到国外去,在国际上赚钱。但是没想到,国际上也是有容量的,而且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市场就变得保守了。

  与此同时,本来中国市场很大,但是政策没有到位,没有具体落实《可再生能源法》。举个例子,风能在2006年就政策到位了,每度电补贴二毛五以上,使得谁投资谁赚钱。但是没有给太阳能光伏补贴。“金太阳工程”是搞了,每度电开始是补贴十几块,现在是五六块,不过这也都是选定企业和地区的,没有推广开来。国内市场还是没有启动起来。所以,国外危机一来,我们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就卖不出去产品,不好过了。

  可以理解为我们国内的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光伏产能过剩?

  社会上的确有这种说法,这是误导。现在的银行一看到太阳能,就不再贷款了,这都是错误的。这种过剩不是钢铁,现在钢铁是过剩了,但光伏是不够的。

  首先,我们要逐渐走上新能源替代的路子。德国到2050年,再生能源要占到80%以上。我们要是也达到这个状态,现在的产能仅仅是九牛一毛。谈不上过剩的问题,是我们的市场没有好好培育,导致某些环节上出现了过剩。譬如,我们大量出口电池板,世界产量最大,国际上的太阳能电热器基本来自中国,但是原材料和设备几乎都需要大量进口。我们在全产业链上并没有全部解决供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