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系统在用户侧实现平价上网。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GW以上,光伏发电系统在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这是近日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光伏行业勾划的发展路线图。这对于在欧美市场深受接连重创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因为显而易见,中国政府也在有意撬动太阳能应用的内需市场。
然而,与《规划》的相对“激进”形成对照的,却是内需市场的尴尬现状。
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已连续数年位居世界第一,并约占世界产量的半壁江山。然而,与此不相匹配的是其依然捉襟见肘的装机容量。相对于欧美主要国家,我国光伏市场发展总体上还显得滞后,总装机容量尚不到全球的5%,截至2010年,中国累计安装光伏装机只有0.9GW,显得微不足道,而2011年新增量也仅占全球的7%,占我国2011年9000万千瓦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2%。
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光伏应用市场,其巨大潜力已毋庸置疑,然而我们可能更关心它的现状几何,观其是与非,困惑,或曰瓶颈?
利好政策,凸显光伏市场走向
《规划》的一些文本,虽有些严肃,却值得反复推敲。按照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太阳能的多元化利用,鼓励在太阳能资源优良、无其它经济利用价值而土地多的地区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同时支持建设以“自发自用”为主要方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积极支持利用光伏发电解决偏远地区用电和缺电问题,开展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示范。字里行间里,我们似乎见着了这样二个关键点:光伏并网,分布式应用。毕竟,光伏电站要落地,关键是并网,而“自发自用”又是很有前景的一个新亮点。
8月6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四个专题规划也正式发布。其中,太阳能电站基地建设被列为"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八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即在甘肃、青海、新疆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荒漠化等闲置土地资源的地区,建设一批大型光伏电站,结合水电、风电开发情况及电网接入条件,发展水光、风光互补系统,建设若干太阳能发电基地。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