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中华工商时报:如何防止光伏产业“硬着陆”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30/2012 15:24:3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已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动力引擎。到2011年底,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已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新材料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新医药产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二位,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三位,环保产业规模占全国1/5,新能源产业更是遥遥领先,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占据国内50%的市场份额,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国60%以上,成为中国光伏第一大省。 
   然而,新兴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并非喜中无忧。以光伏产业为例,2011年以来受欧债危机和各国政府减少光伏补贴的影响,市场需求持续下降,曾经风光无限的光伏产业遭遇重创。从3、4月份开始,光伏产品价格急转直下,多晶硅原料从年初的110美元/公斤跌到40美元/公斤左右;硅片从年初的30元/片跌到8元/片左右;电池组件从年初的1.8美元/瓦降到1美元/瓦左右,光伏产业由此进入前所未有的寒冬,企业的生存境况可谓冰火两重天。究其原因,90%的市场在外,长期受制于人固然是此轮危机的重要诱因;而近几年来产能扩张过快导致供需严重失衡也是不争的事实。其实,早在2008年初,即已出现投资过热的苗头,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相反大干快上、抢占先机的投资热浪却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市、自治区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的新兴产业;全国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在发展光伏产业,100多个已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预计全国2011年的光伏组件产能将超过30吉瓦,而全球装机总量只有20吉瓦,即使全部使用中国产品,也严重供大于求。

  随着产业寒冬的来临,江苏光伏产业未能幸免。无锡尚德、中电光伏、常州天合和苏州阿特斯等几家上市龙头企业中,皆出现不同程度亏损,而集聚发展的高邮市天山镇78家光伏生产及配套中小型企业则完全陷入生存困境,除6家仍在亏损状况下坚持生产外,其他全部停产。国际上,由于整个行业陷于萧条,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由美国7家光伏企业发起的“双反”调查近期已被立案,最终调查结果尚存不确定因素,如果引起欧盟各国效仿,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一个未来发展前景看好,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仅用了10年时间便走完了由导入期到整合期的硬着陆,不能不令人深思和警醒,其经验教训值得整个新兴产业充分借鉴。为此,我建议:

  一、坚持新兴产业的重要地位不动摇,更加注重有序健康发展。目前,新兴产业仍然方兴未艾,必须坚持其重点发展的地位不动摇;但同时应看到,经过几年的加快发展,江苏省部分新兴产业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产能规模,有的甚至跨越了急速扩张的发展周期,进入急需重点提升发展水平的新阶段,如光伏产业,促进这些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对比各地“十二五”规划不难发现,不少地区对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仍以投资为主,十余个千亿元产业园区呼之欲出,省内以及来自兄弟省市的产业竞争将更趋激烈。我们必须要更加注重发挥规划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作用。要把地方发展的积极性和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新兴产业的科学布局,适时调减考核指标对地方政府的束缚和对产业布局的干扰,加快跨地区整合,为江苏省新兴产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