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疯狂布局者:郭台铭欲打造光伏帝国与地产版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09/2012 13:08:59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

  孙一枚

  去年年底,美国加州大学和雪城大学的3位教授合作撰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名为《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其中针对iPhone手机利润分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每售出一台iPhone手机,中国大陆相关业者从中能获得的利润只有1.8%。

  以郭台铭为首的鸿海科技集团(以下简称“鸿海”)的子公司富士康,正是苹果在全球最主要的组装生产商,在中国大陆拥有数个数万人规模的组装工厂。

  近日,美国非营利机构公平劳工协会(简称“FLA”)发布报告称,富士康存在数十桩严重侵犯劳工权利的行为。苹果表态支持FLA的调查报告,当时郭台铭允诺全力改善缺失,重塑企业形象,表示富士康大陆员工将会加薪。

  替苹果公司代工,不足2%的利润。面对着生产每台价值360美元的iPhone,只有7美元的利润,郭台铭发现自己的生产线的价值,正在递减。“不赚钱”的问题引起了郭台铭的思考,要想赢得利润,必须寻求突破,除了代工模式之外,需要开辟新的道路。

  于是,谋变成了必然。去年年底,郭台铭投资千亿进军光伏产业;今年3月底宣布收购夏普10%股权。除此之外,郭台铭还转战房地产行业,在国内多个城市拿地建房,打造商业地产。

  可见,郭台铭早有自己的打算。

  打造光伏帝国

  如今,中国的光伏行业像是一座内外交困的“围城”,行业里中小企业抵御不住寒冬之苦而选择退出,行业外的人却觊觎光伏这块前景广阔的“肥肉”。鸿海看准这个出击的良机,斥巨资高调进入光伏行业。

  2011年10月,就在全球光伏市场陷入低谷之际,郭台铭宣布投资1000亿人民币进军光伏产业这一举措,震惊了整个业界。

  生产多晶硅和电池组件,建立自己的品牌—确定了方向的郭台铭说,在光伏行业,鸿海要做的将是长期布局,而不是短期获利。

  早在2010年,郭台铭涉足光伏产业的想法就已经初露端倪。他曾计划与英利合作,但最后无疾而终。这并没有阻挡郭台铭的脚步,2011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表示,鸿海为了进入太阳能行业已筹备两年多时间,内部也建立了一个太阳能电池的团队,这两年鸿海一直在等待一个进入太阳能行业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