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晶硅产业重地四川正在残酷的产业寒冬中煎熬。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以及美国双反调查的多重夹击,一直依赖于出口的国内光伏产业备受打击,而身处光伏产业上游的多晶硅领域更是难以幸免。多晶硅价格从高峰时期的每吨600万元一路跌落至如今的每吨20万元,成本价格严重倒挂的现实迫使国内80%以上的晶硅企业不得不停产止损。
从天堂到地狱,四川多晶硅产业的现景正在国内多晶硅产业之殇的一个缩影。
繁华凋零
四川多晶硅产业现状是国内多晶硅产业危局的一个缩影。大量企业的间歇性停产也许只是下一轮风暴的开始。
曾经的繁华一夕凋零。
“现在的形势已经再糟糕不过。”四川一家多晶硅企业人士表示,目前省内的多晶硅企业只剩下永祥和瑞能两家企业还在勉力支撑生产,其余的多晶硅企业均已停产。
据了解,四川的多晶硅企业目前有10家左右,产能超过2万吨。“由于欧美国际市场的变化让多晶硅企业的日子很难过。”四川省新能源产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张东华表示,欧洲占到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市场的近60%,美国市场占大约15%。但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采取的“双反”,令欧美市场的需求大幅萎缩,带动多晶硅价格大幅下滑。包括四川在内的中国多晶硅生产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市场形势相当低迷。
“目前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在每吨20万元至30万元之间,而市场价格已经跌破很多企业的成本底线,只能选择停产。”四川瑞能的一位管理人士表示,因为其多晶硅是自用,所以还在生产。而大部分四川企业在去年年底就陆续陷入停产困境。
这与数年前多晶硅行业气势嚣天的繁荣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欧美新能源市场的启动,国内的多晶硅产业从2006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2005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还仅有60吨,到2006年跃升到287吨,到了2008年就已经狂飙到4000吨以上。而到现在,多晶硅项目的产能已经达到10万吨以上。”四川省新能源产业促进会副会长、高工颜国华表示,由于四川乐山是多晶硅的发源地、技术、人才和资源具有相对优势,大量的资本开始涌入多晶硅领域。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