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的形势已让国内多晶硅企业坐立不安。3月13日,工信部召集数家多晶硅企业代表座谈,商谈目前的市场形势以及政策。3月18日,多晶硅行业技术创新联盟还将召开会议研究对策。
四川是国内多晶硅生产最为集中的区域,在工信部公示首批通过行业准入审查的20家多晶硅企业名单里四川就占有6家,另外未被纳入的还有几家。不过,目前仅四川永祥多晶硅公司和四川瑞能维持生产,其余都停产。
大规模停产
四川境内有多晶硅企业10家左右,主要分布在乐山、眉山、成都、雅安等地。纳入工信部首批行业准入公示的有新光硅业、东气峨半、四川瑞能、四川永祥、天威四川和乐电天威等,他们的产能分别是1260吨、2200吨、3500吨、4000吨、3000吨和3000吨。
一位原四川某多晶硅企业高管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美国实行“双反”,中国的终端市场又未启动,加之最近几年多晶硅行业产能扩张,无序竞争,因此目前市场形势非常低迷。
“市场订单远远低于直接成本,更别说间接费用了。”该人士说,因此川内企业几乎都停产。永祥董事长冯德志表示,目前,四川境内的多晶硅企业只有永祥和瑞能在维持生产,瑞能则是自用。
永祥的大股东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深化,欧洲政府在节支,政策上调低补贴,而金融信贷机构又无暇顾及;而制造能力上,2010到2011年上半年,从多晶硅到组件这部分扩张了很多产能,出现供大于求。”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多晶硅价格从2011年年中70多美元/公斤跌到年末30美元左右。刘汉元表示,“价格一跌再跌,跌到前段时间20万元/吨不到。这是全世界全行业亏损。”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已停产。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大家都在进行系统完善优化,技术改造,降低成本。”事实上,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停产意味着很大的损失,然而即使这样,企业也愿意停产。刘汉元还表示,永祥也是“咬住牙,勒紧裤腰带,鼓足气顶过去。”
多晶硅行业也被称为“高耗能”行业。前述人士表示,电费是主要成本之一,占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的40%左右,一公斤多晶硅综合能耗在120度~200度电。刘汉元也表示,电价是比重最大一块,目前四川的电价每度在0.73元~0.75元之间,这种大规模的用电在全国也算比较高的。而全世界中等水平生产一公斤多晶硅100度电,到组件为止,在电池片上的全程消耗1千瓦需要1000度~1500度。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