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评论:中国光伏的前途在屋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04/2012 11:49:0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外患来袭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最早启动于国外市场。

  2004年,德国引爆欧洲光伏市场;2005年,意大利启动全新的上网电价补贴政策;2007年,西班牙光伏市场启动。在欧洲朝气蓬勃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中,政府补贴成为强有力的引擎。

  那几年,太阳能光伏太贵,每度电达到4元,中国用户消受不起,以尚德和英利为代表的中国光伏企业,将主战场选在欧美。

  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将光伏的好光景打破。很多光伏企业长达几个月没有海外订单,有些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到了2010年,市场出现转机,重新火爆,但危机已在潜伏。

  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欧洲经济快速步入下行通道,光伏产业再度面临厄运。德国意大利先后下调光伏补贴,光伏产品价格直线下跌。

  在美国,由于中国光伏产品价格比较低,把美国人憋住了,有三家太阳能光伏企业撑不住倒掉了。于是,七家美国企业牵头,诉“有政府补贴”的中国企业在美倾销,申请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

  但归根结底,这仅仅是正常的贸易摩擦而已。国际贸易从来都是对等原则,你打了我一拳,我一定会还你一脚。美国人自己也很清楚,他自己的产品要100元,中国产品只要40元,为什么不用价廉物美的产品呢?即便美国人真的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100%的惩罚性关税,中国也会采取一定的报复性措施。“双输”的结局,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西电东输是昂贵的一厢情愿

  欧美市场不行了,中国光伏企业自然把眼光转向国内。

  2011年8月,光伏发电标杆价格出台,在2011年12月31日前投产的光伏项目,享受电价1.15元。这无疑是给中国的光伏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似乎已水到渠成。

  但中国的光伏产业究竟应该怎么发展?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任何一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都无外乎符合两条:“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就光伏而言,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实际应用没有问题,但经济的合理性仍值得商榷。

  我国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极丰富,且西部地区涵盖广大的荒漠,为大型太阳能电厂发展提供了空间。西部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一些人看来,是一道绝佳的经济发展良方。

  于是,西部数省区近年来爆发了光伏发电建设的热潮。但壮观的背后则是困局。光伏电站建成了,要发电了,但电发给谁呢?谁能要这个电呢?西电东送成为唯一的选择,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则难上加难。

  能源在西边,用电在东边,西部的能源要朝东部流动。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工业重心应当朝能源丰富的地方战略性转移。这与中国现今的产业转移方向是一致的。

  回头再看青海格尔木光伏电站的问题。即便有国家电网的配合,格尔木的光电要送往西宁,距离800公里,但那里并不需要,因为西宁是水电之都,拥有黄河上几个大的水电站。那么,就必须要再往东送,还得建设输配电设施往东送。

  光伏发电年利用小时数仅1700左右,但为了送这些“稀薄的”电能,不仅需要层层升高电压,还要配套新建一系列高压、超高压甚至特高压的输变电装置,到达目的地后,还要层层降压才能使用。为了利用少量的新能源,我们要付出如此高昂的经济代价。这是不是舍本逐末?

  新能源有几大弱势:能量密度低,如果说传统能源是能量块的话,那么光照能量密度较小,仅仅是能量膜;供能过程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一片云过来,光伏电站就发不了电了;不能大规模储存,否则要付出极高的经济代价。

  可以预见的是,西部地区光伏电站建成之日就是困局开启之时。因为电网配套建设并未启动,电运不出去,发不出来,电量无法计算,每度电补贴也无从谈起,建成的大规模光伏电站将被无情地晾在荒漠中。

  “自发自用”将盘活整盘棋?

  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思路,不往外送,就在本地使用呢?荒漠中大规模建光伏电站,发电后就地使用,大规模消纳于西北电网,可以替代大部分传统能源。

  欧洲太阳能发电采用了“分散开发、就地供电”模式。德国光伏发电容量为1732万千瓦,2011年底达2300万千瓦,超过我国三峡水电站装机规模,基本都分散地建在用电户屋顶,分布式接入系统。用电户可以自建自发自用,富余电量可向电力市场出售,供电不足则由大系统补给。

  这种开发模式的优点在于:电力就地消纳,基本不弃光,电量得到充分利用;不用远距离送电,故不用配套新建大量高压、超高压输变电设施,节省大量投资并减少大量输电损耗;电源分散,故接入系统电压等级很低,好比在“毛细血管系统”里运行,出力不稳定的新能源电力对主电网影响甚微。

  “自发自用”模式已经成为国际上发展新能源的一大趋势,我们完全可以效仿。一栋民用住宅,在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可以自发电40度。如果这栋房子原来要从大电网买100度电,现在只要买60度电即可。

  这样,用电结构改变了。如果推广全国的话,意味着大电网的供电减少了40%。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煤电占70%,节省四成,就相当于节省了28%,整个火电厂减少三成,这对世界将是多大的贡献?这不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吗?这样因地制宜、可行易行的事,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偏要到沙漠里集中建设,偏要远送到东部,导致劳民伤财呢?

  我们可以两条腿走路,既集中开发,又分散开发。自发自用,既优化了供电结构,还降低了用电成本,又实现了节能减排,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作者系国家有关部门官员,署名为化名。)(本刊记者胡雪琴采访整理)

  光伏

  “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看似庞大的中国光伏产业,事实上离这个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2011年,“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业,深陷欧美光伏市场困局,美国针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使得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旗手一年来将“行业悲情”演绎到了极致。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推出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确定了太阳能光伏标杆电价,西部由此掀起大规模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的热潮。阳光照进国内是中国光伏业的必然选择。

  我国主要光伏补贴政策

  1.特许权招标

  2009—2011年连续三年进行特许权招标,规模分别为10兆瓦、280兆瓦、500兆瓦。

  2.金太阳示范工程

  对光伏组件、逆变器和蓄电池给予50%的招标补助,其它部件给予每瓦4元~9元的补贴。

  3.广电建筑应用一体化

  2011年2月,财政部、住建部下发 《关于组织实施太阳能广电建筑应用一体化示范的通知》。

  4.全国统一光伏上网电价

  对非招标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全国统一的标杆上网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