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能源>  正文

杜邦:抢滩中国纤维素乙醇市场正当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6/2011 10:50:00   来源:中国化工报

  5月上旬,杜邦生物燃料全球业务总监柯杨博士专程来华考察燃料乙醇的原料和市场状况。作为十多年持续攻关二代燃料乙醇——纤维素乙醇技术的全球领先企业,此次考察可谓杜邦抢滩国内纤维素乙醇市场的前奏。柯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10年,中国纤维素乙醇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商业化技术已成熟

  “从技术研发的角度来讲,我们已经解决了商业化的问题,现在正准备建第一个工厂。”柯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率先宣布了这一消息。据介绍,杜邦之前已在美国田纳西州建立了一个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为原料的年产700多吨纤维素燃料乙醇示范项目。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证明,这个示范项目已经实现了将二代纤维素乙醇各项技术整合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纤维素乙醇商业化。“当石油价格达80美元/桶时,即使没有政府补贴,我们的纤维素乙醇在成本上也比化石燃料具有竞争力。”柯杨说。

  柯杨同时告诉记者,杜邦未来将参照田纳西州示范项目的工艺指标和数据建立一个7.5万吨/年、总投资约1.8亿美元的纤维素乙醇厂。目前杜邦在美国农业大州爱荷华州完成了该厂的选址,项目已进入工程设计阶段。与此同时,杜邦也开始在当地着手建立原料采集渠道。

  “纤维素乙醇是真正的环保产业。”柯杨告诉记者,杜邦已对纤维素乙醇产业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了评估,因为原料不同,纤维素乙醇产业的温室气体减排效应要优于现有的一代玉米燃料乙醇。针对国内媒体一直担心的纤维素乙醇存在废水污染隐患问题,柯杨表示他们的工艺没有废水排放,水都是循环使用的。

  柯杨进一步介绍,不仅生产过程没有环保隐患,而且从原料秸秆的收集、转化等整个产业链都不会对环境、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我们希望纤维素乙醇产业给农民带来的都是有益的帮助,不会破坏整个农业的价值链和产业地位,在进行纤维素乙醇生产的同时也要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非常看好中国市场

  谈到未来杜邦生物质能源的全球布局规划,柯杨说,从当前各国政策环境和原料供应状况来讲,美国、巴西和中国将是杜邦优先考虑的投资地区。他同时表示非常看好中国纤维素乙醇产业的发展前景。

  接受采访前,柯杨已对吉林省玉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状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这次考察让他对中国发展生物质燃料尤其是纤维素乙醇充满信心。“我在吉林一个省份就看到了大量闲置的农林废弃物,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除了玉米秸秆外,小麦、水稻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产量也非常大,这将给中国生物燃料的发展提供巨大支持。按照中国可再生能源的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的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其中700多万吨通过纤维素实现。我认为中国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这个数字。”

  据柯杨估算,如果这一燃料乙醇的发展规划能够通过纤维素乙醇的发展来实现,到2020年,以秸秆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值至少将达85亿美元。为创立这样一个新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约160亿美元。该产业不但对减排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将创造超过3万个工作岗位,给农民带来65亿元的额外收入。

  来中国不为卖技术

  在美国迈出商业化设厂步伐的同时,杜邦已开始谋划在中国投资纤维素乙醇项目。

  “我们在中国不想扮演成一个只出售、授权专利技术的角色,我们希望能够参与到中国生物乙醇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柯杨表示,杜邦不是只做纤维素乙醇这个项目,而是要和合作方包括农民一起,参与到生物质原料收集、储存、运输等环节中,保证整个过程对环境都没有负面影响。

  据了解,柯杨在中国考察期间接触了不少中国企业,“纤维素乙醇是一个非常好的产业,我们希望找到一些影响力较大、同时现有业务与农业或者燃料行业存在紧密关系的企业来合作。”至于正在与哪些中国企业洽谈、近期规划多大规模产能,柯杨表示目前还在进一步接触和探讨,不便透露。

  众所周知,国内发展纤维素乙醇存在农民经营分散、秸秆收集困难的问题。对此柯杨表示,中国原料的收集确实与美国存在差异,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组织人员去大范围收集秸秆。他认为可以借鉴杜邦已经在美国使用过的模式来收集秸秆,比如农民收割完粮食之后由一个专门的生物质原料服务公司将秸秆收集起来打包卖给乙醇工厂。“具体怎么做,还需要和未来在中国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商谈后才能决定。”柯杨